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写给孩子的检讨书

2013-07-06 10:29 未知/ □吴越 /

 

  该怎样给你们写信,来讲述真正的乡村世界,讲述我们的迷惘以及你们的绝望?这是一封迟到的信,是对家园的回顾和憧憬,是对过去和未来的重构,是对乡村和城市的二元想象……

 

  记忆里的童年乌托邦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是一个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的村庄,有哗哗的小溪,神秘的山洞,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傍晚时分,往芦苇荡里扔一块石头,扑棱棱,会惊起几百只大雁和野鸭……盛夏降临,那是我最快乐的季节。踩着火辣辣的沙地,顶着荷叶跑向水的乐园。村北有一道宽宽的水坡,像一张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坡下是一汪深潭,水中趴着圆圆巨石,滑滑的,像一只只大乌龟露出的背,是天然的游泳池……”

  这是你的父辈小时候作文中的村庄。那时候,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堂完整的自然课;家离学校很近,从村西到村中,只有几百米;从早到晚,父母呼唤小儿的叫声成为伴随炊烟最美的音乐;那时候没有校车,没有“校长”,每一个老师都是家里的常客,每一个家长都是课堂的“旁听生”。

  甜瓜被刺猬拱了,抓把草擦擦,咔嚓就是一口。小杏、小桃,总还在青春期就被我们这一茬茬的毛孩子们扫荡了,走进去看不到人的庄稼地里,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孩子们疯跑,什么拐卖,什么打劫,完全不知道。

  走街串户的麻油小贩,芝麻酱是一等一的好,打香油的小勺子个头不一,油成一线穿过细细的瓶子口,把香味弥漫到空气里。豆腐脑是卤水点过的,酥软的不成样子,大手在白布围裙上抹一抹,一勺就是一顿好饭。

  有人说,“在农村度过,抓过田鸡,钓过龙虾,偷过番薯地瓜,滚过草地,游过池塘,那才叫童年。”而你们的童年到底是怎样的呢?

  现实的家园:成人世界亏欠你们一个完整的乡村世界

  而如今,我已经找不到那条河、那片苇塘,找不到虾戏鱼溅的水坡,找不到那一群群龟背……代之的是采石场,是冒烟的砖窑,还有路边歪斜的广告,是随时在释放毒气、毒水的化工厂。

  “乡村空心化”带来了另一种异化,乡约民俗早已不再,你们和城市里的父母两地悬望,亲情流失,未来堪忧,你们盼望我们的归来,却总是望眼欲穿,失望之极;青壮年的离土离乡意味着土地抛荒,老人和孩子坚守着土地,却再也无力在土地上耕耘。

  乡村学校大量撤并,你们不得不每天行走几里地、十几里地甚至几十里地去学校,人文教化飘离乡村;家里、路上、学校都不再安全,随时成为灾难之地,乡村安全感的消解,让人担心农村基本安全保障的防线面临失守。

  我们留给了你们怎样的家园?

  面对千疮百孔的村庄,面对贫瘠的土地,为了生存,我们以各种理由逃离了,把你们留在早已变异了的故乡。从来没有乡村让我们爱,只是因为不得不爱,那是我们唯一的归属,一旦有了离开的可能,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出走了。

  你们面临的是道德伦理观、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重塑;在夹缝中生活的你们,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欠你们一个“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天然池塘;

  我们欠你们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乡村世界;

  我们欠你们一个“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童年部落;

  我们欠你们一个“忠厚古朴,耕读传家”的伦理天地。

  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每天放学回家,不能躺在妈妈怀里撒娇,不能和爸爸嬉闹。每年春节短暂的相聚后,等待他们和父母的又是漫长的分离。

  我们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致使子女好逸恶劳,产生“拜金主义”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而你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希望能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与沟通,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我们却无能为力。

  我们有了各种三轮车、面包车甚至货车改装的校车,把你们从贫瘠的村庄运往数里地外的学校,路上的风雨、拥挤的车厢成为你们的梦魇;

  我们建立了各种名目的“留守儿童之家”,而你们却只进过一次“家”门:为了给各类领导增光添彩,你们一起摆姿势照相,僵硬的笑容背后是无助的心灵;

  六一儿童节,我们从四面八方的城市给你们带来了各种书包、吃食、玩具,你们的笑容和满足定格在电视上、报纸上,虽然仅有一天的幸福,却被你们天真地掩盖了364天的无助;

  暑假,你们要么成为“候鸟”,飞到家长打工的城市,用一双天真的眼睛盯着城市的天花板,胆怯地观察这个陌生的世界;要么混迹于网吧、游戏厅、池塘,在与各类危险擦肩而过的瞬间,体验惊心动魄的一幕。

  你们成为在故乡流浪的孩子,在故乡迷失的孩子,在故乡失去亲情、友情的孩子。我们的弥补总是那么肤浅,那么蜻蜓点水;多年后当你们长大了,你们会怎样看待这个变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