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在他们改变世界之前,世界早已面目全非

2015-04-15 13:56 未知/ □许诺 /

  儿童在当下——

 

  当美国孩子学着扔尿布整理房间时,中国儿童正在跟跆拳道、钢琴课打交道。当GDP成了我们世界的幸福指数,成人化和成功学则成为教育学的重要准则。

 

  幼儿园里的厚黑政治

  赵刚第一次感觉女儿小美“不对劲”是在幼儿园联欢晚会第一次彩排后。

  小美跟几个打扮入时的小女生在台上又蹦又跳模仿SHE:“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生命就没童话。”由于紧张,小美瞬间忘词致使演出中断,台下有个观摩的小男孩一边高喊“下台”,一边比划出大拇指向下的手势。

  当时老师训斥了小男孩,但小美明显受到了刺激,当日彩排并不顺利。回家后,小美连夜画了一幅贺卡要送给老师,还要求赵刚“贺卡里要夹带购物卡,那才是老师真正想要的东西”。赵刚问她怎么想到的,小美就掰着手指列举哪个小朋友给老师送过购物卡,送了三百还是五百。

  “这简直就是成人厚黑学嘛!”震惊的赵刚将事情讲给妻子听,妻子竟然不怎么上心:“这很正常啊。幼儿园要求孩子们报兴趣班,小美自己就选了班主任李老师的绘画课,虽然她自己更喜欢舞蹈。”

  做惯了甩手掌柜的爸爸赵刚这才开始审视女儿和她的幼儿园生态。据小美说,那个起哄的小男孩很霸道,班里几乎每个人都被他欺负过。但他只对小豪“礼让”,因为小豪的爸爸是他爸爸的领导。有一次赵刚因交通违章被开了罚单,需要重新学习交规。小美将“爸爸也要上学”这件事讲给同学听,一个同学给小美出主意说“让你爸爸给警察送点礼就不用学习了”。

  赵刚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武汉一所小学三年级一班选班长,表面上是三个孩子之间为选举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背后则是家长们机关算尽歪招频出。最后一个家长利用单位关系让孩子请全体同学免费坐轻轨“增进感情”,临到投票前夕又“适时”拿出糖衣炮弹,中秋礼物送给全体同学,结果以25票当选。

  “当时只是感慨,现在回想简直如坐针毡。”面对幼儿园里的厚黑学,在政府工作的赵刚完全不知道如何招架,更不知道怎样跟女儿解释对错。

  从《幼儿园》到《爸爸去哪儿》:谁在催熟我们的童年

  2004年,张以庆拍摄了一部名为《幼儿园》的纪录片,他记录了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中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的孩子的故事在14个月里的生活。

  这部纪录片在七年以后才“红”起来。其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问一个小孩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说“我能吃肉”之类,但小孩回答:“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后来导演张以庆说:“他把自己五个上级都说了,成人化已经完全渗透到孩子身上去了。”

  2014年湖南台推出《爸爸去哪儿》节目,屏幕内外的大人们都在用成人化的标准衡量着孩子,孩子们也在节目推进中更加成熟,或者说成人化起来。在最后一次活动中,“村长”送了一颗星星给落后的王诗龄,七岁的天天懂事的说“输赢不重要,朋友最重要”,只有四岁的Kimi却童言无忌:“因为她的星星最少。”

  另一位风靡电视和网络的“失控姐”更是被娱乐到极致。这个4岁半的南京女孩,在电视节目中因一再失声痛哭而蹿红,当记者与她交流后却发现,小女孩的“失控”多因被电视台的人故意惊吓所致,女孩本身其实更爱笑。据说,在录制某个电视台的节目时,编导居然让两组人对抗,一组负责让她哭,一组负责让她笑,哪组赢了就不用蹦极。

  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童年

  近日网上流行一个名为《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的帖子,其中提到,两岁之前,美国孩子学会自己扔尿布,3岁要学会整理玩具收拾垃圾,五岁前要浇花铺床喂宠物,入学前就要洗盘子和独立打扫房间。之后,他们分别学会做饭、用洗衣机、修理草坪以及使用冰箱炉台烤箱等。

  相比之下,中国儿童的童年过早地让位于各种补习班、钢琴、跆拳道黑带,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和家长的带动下,主动参与进大人的世界中,现代版“拔苗助长”之风正成为中国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选择。有网友因此感叹,“当今社会,已经不允许一个人有太长的童年了!”

  记者本人在儿童时期就被家长送到少年宫,当时母亲的原话是“要么学手风琴,要么学简笔画”。但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那天恰逢汇报演出,我盯着抱琵琶的那位姐姐舍不得眨眼。后来因为缺少天分,学到的绘画技巧基本全都“还给了老师”:这也是母亲的原话。

  2013年,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成名的“小周立波”张冯喜,以模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而引发爆笑连连。但周立波本人对其的评价则耐人寻味:是个天才,但是没有天真。

  失去了天真的童年,还是真正的童年吗?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长思或仍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