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亮:向阳坡的蔬菜桃花源
如何吃到最放心的蔬菜?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如果你想给自己特供一顿晚餐,该去怎样选择?位于禹城市伦镇北的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很多人眼中的“桃花源”,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园主”霍春亮有着自己的蔬菜标准。
重回小时候的田园岁月
蔬菜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霍春亮说是味道,黄瓜有黄瓜的味道,西红柿有西红柿的味道,这个标准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吃了他种的黄瓜,赞不绝口,说终于找到了小时候吃的黄瓜的味道。这正回应了霍春亮的目标:“把向阳坡建成放心的菜园、休心的菜园、舒心的菜园,孩子们能学到农业知识,老人能再次回忆起当年的记忆。”
2009年之前,霍春亮一直在做农资生意,谈起下乡种菜的原因,他若有所思:“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食品安全形势不断严峻的矛盾突出,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安全、放心、有味道,但现实却是已经到了没有什么放心食品可以吃的地步。”
有机标准对土、水、大气的要求很高,必须远离工业区、生活区,他选定了禹城市伦镇太和村。这个村子四周20里内没有工厂企业,园区三面环河,形成天然的隔离带,紧靠中国科学院禹城实验站,1200亩地的“向阳坡”由此诞生。“交通也比较便利,往南三四华里就是308国道,从向阳坡到济南的泉城广场45分钟。”霍春亮说。
了解了有机行业,责任感让他试图找回小时候的生活:“我小时候,十里八乡哪个村里有得癌症的,非常稀罕;而现在十里八乡哪个村没有得癌症的,非常稀罕。小时候下河,水透亮,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脚丫,趴到河里就能喝水,现在你还敢喝河里的水吗?”
“荒草茂盛”的试验田
2009年,霍春亮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附近的菜农组织起来实行抱团发展。一次,霍春亮去一户菜农棚里查看种植情况,发现该菜农正在使用违禁农药,他立即制止。但菜农的一句话刺痛了他:“我跟着你干,就算卖再高的价格,也抵不上一棚菜全烂掉的损失大!”
他不停地思考:“种高质量的菜仅凭菜农讲良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营权在自己手中,才能种出高质量的菜。”2010年初,他筹划流转土地,把土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农民必须按照他的要求,统一管理、培训、生产资料、商标品牌、销售、生产技术标准。
“现在又到夏天了,杂草很多,人工除草的成本高,效率低。”霍春亮说。有一次,一个工人对他说:“打点除草剂别人也不知道,不用这么费力气拔草呀,你省钱我们也少受罪。”霍春亮为此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把种有机菜的意义给工人们讲了个透彻。
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这是有机行业最基本的操作思路。2012年,山东向阳坡有机农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一家省级民办科研机构。“变频式微粒灌技术已获得专利,物理防治形成了综合体系,大量使用活性菌技术,使用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来改善作物的口感品质和营养成分。”
“生物农药使用起来,疗效比较慢,有点像中医。”霍春亮说。
“一地三园”是他的梦想。“一地是指高标准的农产品综合示范园。三园首先是品质蔬菜生产园,全部蔬菜要按照有机蔬菜的标准生产,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我们自己来搞;第二个是生态农业示范园,除了蔬菜之外也有果树、禽类,把园子打造出天人合一的感觉;第三个是新特有农产品展示园,像五彩花生、五彩土豆、水果黄瓜、穗状薄皮核桃等等。”
有机行业的恶性循环
向阳坡成为首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已经通过的有机认证产品将近30个,年产量达到95万吨,蔬菜销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还拥有国内第一家蔬菜行业视频追溯系统,“手机一扫二维码就会出现视频系统,而以前我们扫描二维码,出现的都是文字信息,消费者被动接受,真假难辨。”
“从选种、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包装、配送,每个环节都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什么样的种子、栽种日期、谁来管理、浇水日期、采摘日期、采摘者、配送车辆,只要扫描一下二维码,立即就能看到。”霍春亮说,“另外,消费者只要用电脑或手机下载一个软件,可以实时看到蔬菜的生长情况。”
有两次,工作人员把一家省内大型超市的合同放到霍春亮的办公桌上,他都没敢签字,其中一个条款把他难住了:不能断档。“蔬菜生产和机械加工不一样,到期上不了市怎么办?我们不可能把别人的菜拿来冒充我们的。”霍春亮的定位是“追求长期的百年品牌战略”。
“社会诚信环境缺失,假有机的泛滥使人们对真有机也产生了怀疑;行业内很多人顶不住诱惑造假。现在是一个恶性循环,成本高导致价格高,降价死得快,不降价市场推广慢。”霍春亮坚信,只要坚定走下去,一定会柳暗花明,“有立志于从事农业、诚信行业的人,可以合作把我们第二期的5000亩干起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