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真有机吗?
拒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山东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已达到551家,产品1229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10个,产品334个。绿色和有机食品中蔬菜产品占70%以上。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否是抓住胃口的最后稻草?本刊记者对我省几家企业进行采访,深入蔬菜种植的前沿阵地,力图弄清楚能安全、健康地走上我们的餐桌的蔬菜是不是真有机。

王乐义:广告牌上的绿色革命
3月22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菜博会将于4月20日在寿光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菜博会将集中展示品种1000多个、农业新技术100多项。
据寿光方面介绍,通过连续举办菜博会,在寿光全市形成了生产健康安全蔬菜的理念,新建500亩以上的绿色有机蔬菜基地47个、标准化畜牧园区64个,新认定绿色有机食品基地6万亩、绿色有机食品91个,成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发布会结束后,记者联系到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中国蔬菜大王”王乐义,他向记者介绍了本届菜博会以及绿色农色的发展等有关情况。
在联系王乐义的过程中,一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王乐义的手机铃声特地设成“绿色蔬菜发祥地”的音乐铃声,可见他对绿色蔬菜的重视。
“我们这次参展的全部都是绿色蔬菜,品种繁多,比较有特色的如黄瓜、西红柿等,都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王乐义用浓厚的乡音介绍说。
1989年,三元朱村首创“冬暖式蔬菜大棚”,引发了我国北方冬季蔬菜生产的一场变革,掀起了山东寿光乃至全国蔬菜产业绿色革命。三元朱村始终走在蔬菜生产的前沿。
冬暖式大棚的成功,使三元朱村人尝到了甜头,但王乐义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啥是无公害蔬菜?不就是没有残留物的食品吗!俺就是头拱地,也要把它弄出来。”于是,王乐义奔西安上北京,请“神”拜“佛”,闹起了一场餐桌上的“绿色革命”。
1990年成立了由王乐义任组长的“无公害蔬菜研究与开发”课题组,专门派出一名干部到日本学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并从北京农科院请来了无公害蔬菜专家,集中力量,合力攻关。他还带人跑遍了北京、西安、济南等地的十几家蔬菜科研机构,对比选用抗病害的蔬菜良种,实行配方施肥和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探索使用生物农药和静电消灭地下害虫等措施。经过多次试验,无公害蔬菜研究开发在1992年获得成功,这是我国最早创立的蔬菜种植业的“绿色标准”,直接引发了蔬菜产业的又一次革命。
在问到如何看待未来蔬菜行业的发展方向时,王乐义说:“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做到农业园区化、生产标准化和产品国际化,做洁净蔬菜,卫生蔬菜,放心蔬菜,安全蔬菜,环保蔬菜,无公害蔬菜,就是,绿色食品蔬菜。”
2001年,与一家企业合作时,以王乐义的名字注册了“乐义”商标。这几年,这个品牌被许多企业看好,纷纷要求与他合作,生产“乐义”牌复合肥、塑料薄膜。如今,乐义牌蔬菜早已远播海外,名扬天下。
沂源有机韭菜:60元一斤不是吹牛
去年1月,本刊记者曾经深入沂源县悦庄镇有机韭菜基地,追踪采访“60元一斤的天字第一号韭菜”的整个生产过程。时隔一年,悦庄镇有机韭菜又有了怎样的变化?3月23日,记者再次联系悦庄有机韭菜生产示范基地,更近一步了解有机韭菜的独特生产模式。
“开始扣棚时施一遍肥,等到割一茬韭菜之后再施一遍肥。肥料是农民自己家里的鸡粪、羊粪等,猪粪一般不用,假如使用猪粪,猪饲料必须达标,如果之前猪吃的是转基因饲料,那就不能使用。粪便经过检测之后,用专家提供的配方进行发酵。”悦庄有机韭菜生产示范基地负责人唐传兰说。
然后就是防虫,大棚里面有粘虫板,春天大棚外还要扣上防虫网,工人们向记者介绍,为避免其他农户生产韭菜时,施化肥、农药对中心区的污染,在有机韭菜区周围设置10-15米的蓖麻籽隔离带。
“通过各种措施,真正实现了无农药、无化肥种植,并且解决了韭菜种植中最大的难题——杜绝韭蛆的存在,实现了良性循环。”唐传兰说。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们对每个地块和大棚都进行登记、编号。每一棚韭菜从地块整理到栽植,从生产管理到监测,直至收获,都有记录。向外销售的韭菜,在每个韭菜盒内都放置一张质量保证卡,为每一宗韭菜都佩戴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进行网上查验。
“我们的有机韭菜比一般的韭菜要短一些,叶子偏黄,吃起来不辛辣。”唐传兰表示,有机韭菜的产量要比普通韭菜低,三茬韭菜的亩产一共4000斤左右,但是由于生产所经的程序远比普通韭菜复杂得多,价格是普通韭菜的20-30倍,达到60元一斤。为了弥补有机韭菜价格高消费面窄的缺点,他们将韭菜分为有机、有机转换、绿色和无公害等不同种类,分别面向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章丘鲍芹:喝牛奶,做盆景
短短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普通蔬菜迅速成长为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是怎样的“乔装”使得芹菜成长为蔬菜中的鲍鱼?
章丘鲍家芹菜在唐朝就已开始种植,鲍家村所处位置曾是漯河故道。记者调查了解到,鲍芹培育过程中早已将化肥种植模式摒弃,菜农全部以施用有机肥为主,辅以废芝麻、黄豆、棉籽油等优质肥料。鲍芹还能享受牛奶浴,“生长期间按照比例喷施牛奶,促使叶茎色泽更加翠绿鲜亮,蔬菜香味更加醇厚,从根本上提高了芹菜各种矿物质的富含量。”鲍芹种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合理均衡的有机肥使用将鲍芹品质最大化。”
去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晚宴前,贵宾点名要品尝180元一公斤的章丘鲍芹,而来自章丘的200公斤鲍家芹菜已销售一空。主办方不得不从章丘紧急空运100公斤鲍芹,为开幕式晚宴“救场”。
更让人惊异的是,这些色泽鲜亮的鲍芹还被鲍家村的村民做成盆景,卖到50元一盆。
鲍芹盆景的首创人,鲍家村村民刘振玉介绍,从2008年开始,政府扶持鲍芹产业,鲍家村芹菜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当时就有部分收购商说,鲍芹这么好吃,茎叶又那么好看,要是能拿回去,给亲戚朋友看看就好啦。
客商的话提醒了刘振玉。2009年他尝试着把剩下的小苗栽进了花盆,同花卉一样管理。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百十盆芹菜长得青翠欲滴,客商看了都很喜欢,纷纷表示要出钱购买。但是刘振玉却认为:“一斤芹菜最多是几个人在吃,而一盆盆景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这对宣传村里的鲍芹大有好处。知名度打出去了,农户还愁赚不到钱?”他将盆景主动送给了客商,虽然没有挣到钱,却开拓了新市场。
2010年,鲍家村成立了章丘鲍芹产销专业合作社,作为理事的刘振玉成了合作社鲍芹盆景的负责人。合作社今年种了5000多盆,如今,地里的芹菜还没开始卖,但是盆景却仅剩下不到1000盆了。
■小知识
我们身边的美食杀手
【蘑菇】到山野采集蘑菇野餐煮食似乎成了很多饕客的情趣,于是每年都会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日本年轻人更疯狂,一款由数种含麻醉成分的蘑菇加工而成的“不上瘾,但有幻觉的”迷幻药,近年迅速走红成为他们的精神迷幻药。
【鹅肝】它是高贵珍馐,口感芬香醇厚,搭配1870年红酒便是一席豪宴。殊不知,这样肥美的它只是得了肝病的鹅的肝啊。法国人想出了用混合了小麦、玉米、脂肪、盐的饲料来进行4个星期的强化喂养的方法,使鹅“肝病变”。
【狗肉】人是跑不过狗的——除非下毒,用氰化物下毒的方法来进行捕杀。“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并非神仙的国人,冒有毒氰化物之几率,其实抱着的是狗肉壮阳的内心渴求。
【生蚝牡蛎】催情圣品生蚝牡蛎是大情圣卡萨诺瓦的毕生至爱,这家伙能一天周游在十数美女身边的秘诀也许归功于其每日生吞40只生蚝。怎奈我们的养殖环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业污染,而牡蛎正如其身体般,是个污染回收站。
【蟹】这种食腐动物,是伤人肠胃的腹泻利物。尤其是不可与柿子同食,两者相配立即食物中毒。其他同样有类似反应的还包括:梨、花生仁、茄子、香瓜甚至冰和茶。吃一只蟹,你就得避讳这么多。
【甲鱼】如果是野生的甲鱼,体内大量的寄生虫不得不防;如果是人工饲养的,则被披露是用性激素催长的,7年的生长期竟然被超浓缩到7个月。医生更告诫:“肝炎病人禁食甲鱼。其丰富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薯条】瑞典人发现“一些富含淀粉的食品,经过煎炸烤等高温加工处理后会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致癌杀手,每个成年人每天从饮水中吸收的丙烯酰胺量不应超过1微克,而每公斤薯条中平均含丙烯酰胺1000微克。可现在薯条、薯片还是很多人的零食挚爱。
【毒香肠】你想象不到它恶心的加工内幕,病死的老母猪肉甚至其他动物的腐烂变质肉,上面甚至带有淋巴结,用胭脂红色素、亚硝酸钠和玉米淀粉、防腐剂就加工成了香肠,这些其实完全是臭肠的亚硝酸钠含量严重超标。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