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钰们”的济南日记
自从5月12日,济南仲宫镇8岁女孩许艾钰失踪的消息传出开始,就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5月21日下午,噩耗传来:小艾钰早于12日当天下午,惨遭一26岁男子猥亵并杀害。许艾钰是每年失踪的诸多儿童中的一个。通过剖析济南失踪案例、流浪儿童和打拐志愿者,我们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把脉这个社会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国际失踪儿童日”前的济南许艾钰们
两年前,也有一位如许艾钰一样失踪济南女孩引起整个城市的关注。
2011年春夏之交的济南,没有什么能比寻找10岁孩子刘汉格更让老街坊甚至整个城市牵挂。从刘汉格所在的营东小学四年级(2)班全体学生第一次发帖开始,“找到欣欣(刘汉格小名)”成为那段时间里济南市民最大的心愿。正是这次发帖,才引发了随后更多媒体的跟进和关注。随后,济南市公安局微博公布了欣欣的信息后,连日来被大量转发。著名作家章诒和在微博上呼喊:“我们要把10岁山东女孩找回来!”
最终找回来的是一具尸体。
据了解,近三年来,济南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35起,打掉犯罪集团5个,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6名,抓获拐卖犯罪逃犯20名,成功解救被拐卖妇女17名、被拐卖儿童10名,采集疑似被拐儿童、失踪儿童父母血样100余条。这其中网络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呈多发趋势,约占总案件数的三成。
5月25日是国际失踪儿童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组织“找回儿童”活动,教孩子们防范诱拐,教家长们防范孩子失踪。这一切都缘于一个名叫伊坦·帕兹的男孩。三十多年前的这一天,六岁多的帕兹在上学途中失踪,其父为寻找孩子不惜一切,甚至将儿子照片印在牛奶瓶上,引起民众关注,导致里根于1983年宣布5月25日为全国失踪儿童日。
而许艾钰和刘汉格都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诡异而又讽刺的离去了。
山东民间打拐:2万志愿者中只有6人专职
过去几年,《齐鲁周刊》曾多次报道张群和他参与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故事。作为山东民间打拐第一人,张群还获得本刊主办的“2011齐鲁十大精英人物”称号。
这名50岁的中年人,有一本“秘密日记”,里面记录着他帮人寻亲的故事。
“流浪乞讨儿童的存在,已经实实在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必要的管束,有些孩子七八岁甚至五六岁就在外流浪,夏天溺水的很多。”就近日被广泛关注的流浪乞讨儿童事件,张群评价道。
从2007年4月30日宝贝回家寻子网建立以来,至今已发展了2万多名志愿者。在这2万多名志愿者中,只有6人专职从事打拐,领取固定工资,而其他人都是在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张群就是其中的一员。
“有太多的家长,不顾一切寻找丢失的孩子。他们骑着摩托车,甚至自行车走遍了全国各省市,但孩子依然没找到。那些寻家的孩子,大多经历了悲苦的童年,他们的心情让人心碎。”张群告诉本刊记者。
根据张群提供的数据,2011年,通过宝贝回家网及志愿者协会共有182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志愿者参与打拐,还是一种民间的自发行为,处在打拐第一线的当然还是公安系统。这样一种民间与官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而且日趋成熟。”张群说。
济南救助站:流浪儿为何屡送不止?
济南救助站里几乎就没缺少过流浪儿童。
“从他们的流浪理由来看,大部分都与家庭不和谐、父母疏于管教或离异有关,另有一些则因为出门见网友、性格叛逆而开始流浪。”济南救助站站长王子福说。据了解,2012年,济南救助站已累计救助282人次流浪儿童。每月16日,济南市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都会有一次救助流浪儿童的集中行动。
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未成年人,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小学文化,因经济、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外出流浪,主要靠捡垃圾、乞讨、做廉价小工、卖艺卖花等方式维持生活。其中一部分被成年人利用来偷盗、行乞、散发小广告,成为幕后黑手逃避打击、大肆敛财的工具。
流浪儿童沦为敛财工具,这一点在王子福那里得到印证,“这是流浪儿童屡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流浪儿童的另一个群体则是农村留守儿童。
那些智力正常的未成年儿童为什么宁可冒险选择他们未知的复杂的社会,而逃离“文明人”想象中的概念化家庭?流浪儿为何在救助站屡送不止?
在济南这个唯一的救助站背后,是近乎虚弱的救济系统。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儿童保护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我国儿童关怀网络“没有责任人可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表示,我国涉及到儿童的法律,大部分都是号召性的、原则性的、宣传性的。执行层面的法律很少。儿童服务、儿童救助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完整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涉及到消除各类贫困、地域经济差距、孤儿救助机制、公共福利资源配给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