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吃的组织形式:中国圆桌变迁史

2013-05-20 10:15 未知/ □杨梅 /

 

  从原始人的共同围猎,到封建社会里《红楼梦》中宁荣两府的元宵宴席;从周公创宴席礼仪到轰轰烈烈的“公社大锅饭”。 中国人在“中国圆桌”上度过五千年。我们互相在饭局中串联,蹲在村口比较饭碗里的油水,吃“百家饭”长大……

  中式饭桌最有象征意义的饮食图腾,最具东方哲学的用餐道具。我们吃饭,需要的是围坐、团圆、沟通、人情,我们吃的不止是食物,而且是和谁在吃。然而,二十世纪初,社交方式、经济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共餐习惯,年夜饭也不能团圆成为常事,吃成为隐私,饭局成为电商软件……如今,食堂又成为一种心理渴求,部分圈子里甚至出现“拼客”、“名人会所”、“深夜食堂”等等……我们在文化和精神上“梦回大食堂”。

 

  八仙桌五千年:从周口店的大锅到《红楼梦》中的宴席

  你在北京周口,我在云南元谋。是什么让我们直立行走?一口锅摆在所有人的路口。

  从原始社会,吃饭,就是一件集体劳动,一桩群体运动。从半坡遗址焚烧的骨骼看,原始人有各种围追堵截的策略,古代社会已经进化到分工明确的地步,周口或者元谋人联合起来打猎,猎来的食物在血缘形成的氏族内部平均分配。

  到了封建社会,约公元前1100年周公姬旦饮宴礼仪饭桌上的文化,也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不过,古人从分餐变到合餐这个转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东汉古墓壁画《宴饮百戏图》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墓北壁出土。图中人物席地而坐于场地的两侧,宴饮观戏,每一位宾客面前都盛放有相同的圆形器皿,里面的食物虽难得知,然必是相同的。这便是古人分餐而食的盛大场面。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彼此间隔着相当的距离,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各吃各的。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著名的鸿门宴,就是这样干的。

  分餐变到合餐,始诸唐代,完成于北宋。据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桌大椅的出现和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合餐本是胡人的习惯,人们围坐一桌进餐。自唐以后,无论史料记载或民间小说,官府设宴,平民请客,其筵席都是合餐制的。近代拍摄电视或电影,凡有筵席的镜头都不曾出现分餐独食场景,以显热烈隆重、有和谐之美。

  明代发明了八仙桌,清代又出现团圆桌,这无疑都促进了合餐制的发展。清代学者林兰痴曾描述:“桌取平方,平此无棱角,曰团……方桌俗称八仙。此则团圆围坐,可容十位……偶来三五知己,观月赏花,便酌小饮,围坐桌中。”可见,世面上,不单筵席采用团圆桌,就是今看来似小吃、茶点之类,朋友偶而相聚小酌也用圆桌。

  合餐就要讲究合餐的秩序。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红楼梦》中几场著名的宴席便是这种饭桌文化的集中体现,宁荣两府的元宵家宴和刘姥姥的大观园宾宴都有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老祖母和刘姥姥是主角,男女分席,儿孙侍奉。敬酒次数和“绝活”展示如棋艺、书法、唱功,穿插其间。

  一部山东史,半本孔家宴

  饮食和文化有关。哪一种文化便决定了哪一个地域的吃方式、吃形式。宴席是中国“圆桌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

  齐鲁饮食文化,孔府菜是重要部分。鲁菜,很大程度上是家宴菜。百家宴、千叟宴、孔府宴从几千年延续至今。

  孔府宴,是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各种宴席无所不包,可谓集中国宴席之大全。

  孔府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式。孔府宴分三六九等,单就较高级的两等来说,其数量之多、佳肴之丰美,颇为惊人。

  第一等是招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满汉宴”。一席宴,光餐具就有404件。大部分是象形餐具,有些餐具的名就是菜名。满汉宴要上菜196道,全是名菜佳肴,如满族的“全羊带烧烤”,汉族的驼蹄、熊掌、猴头等。10个人需整整吃4天,才能将196道菜品品尝完。历代皇帝和蒋介石、顾祝同、刘峙、孔祥熙、冯玉祥等人受过此种招待。

  第二等是平时寿日、节日、婚丧、祭日和接待贵宾用的“鱼翅四大件”和“海参三大件”宴席。

  最负盛名的孔府三大宴即寿宴、喜宴、家宴。寿宴是孔府专供“衍圣公”和夫人及其尊长祝寿的特定宴席,席面富丽堂皇,要先上高摆,高摆为孔府高级宴席特有的装饰品,以江米和各种细干果构成图案。喜宴多为鱼翅席,席面陈铺干鲜果碟,以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四干果寓意“早生贵子”,各色菜馔取其“百年好合”、“吉祥富贵”之意。

  家宴在孔府中规格繁多,差别较大,依据饮宴者的身份来区分宴会的档次。

  微博改变饭局:我们时代的美食社交

  2012年8月2日,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结束后,徐静蕾深夜连发四条微博“恭喜恭喜小张同学张继科”。首条微博发出立马得到了包括乒乓名将马琳在内的过万博友转发,与多位“乒乓国手”私交甚好的徐静蕾更微博邀约马琳“你也是!回来吃饭”。

  微博约饭局早就不是新鲜事,检阅王石、任志强、潘石屹、王石、姚晨、王菲等大佬的微博,时常会发现任志强又蹭了潘石屹一顿,王菲昨天和那英组了个闺蜜饭局……“E时代”网上点餐成为对主流的就餐方式,据中国餐饮协会统计,将近百分之七十的餐饮企业涉及外卖业务。

  然而我们时代科技化的社交半径,同样也是孤独症的原因。“当@走饭在微博上玩味词句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已下定决心去死。当饭局上的陌生人笑盈盈递来名片时,谁也不会想到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新周刊》曾如此总结“我们时代的孤独症”。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饭桌上,人人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话题也围绕着社交网站上正在发声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展开。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在《一起孤独》中写道,我们好像是一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

  尽管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好处跟困境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情感需求却从没变过——“重回大食堂”的梦想便是我们一路小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的表现。

  美食家沈宏非曾说“食欲可以灭于一时,但梦想却总让我们相信,总有更好的一餐、更妙的人。”饮食这一整套动作,不仅发生在两颊之间,两肋之间,也蠢动于两耳之间,两脑之间,心灵之间——“重回大食堂”,再简单不过就是我们对于情感不孤独的、安全食品的最美好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