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李银河:中国男人为什么“恨”金星

2013-04-21 16:26 未知/ 王欣芳 /

  《齐鲁周刊》:关于金星,性别讨论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是否有一个界定?

  李银河: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

  《齐鲁周刊》:您认为,人们对金星等人误读的症结在哪儿?

  李银河:正常社会不能容忍新的生命形式,原因不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人行为方式如何,而是他们及其行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正常人适应不了金星丰富崭新的生命状态,也接受不了这种生命状态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他们忽视掉的,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模仿也许可以拓宽人际关系的空间,使它变得无比的丰富多彩,健康快乐。

  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世界之中,体制变得相当贫困。规范着这个世界的社会和体制限制了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因为一个有丰富的人际关系的世界管理起来太过复杂……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极其稀少、极其简单、极其可怜的法律的、社会的和制度的世界中。除了一些基本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还应该有其他更多的人际关系存在。

  人们之所以惧怕或排斥新的人际关系存在,是因为他们看出一种可能,即新的生命状态和人际关系,在发展出与制度化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新生活方式之后,既存日常秩序的改变将会在更大规模上发生。

  《齐鲁周刊》:您觉得该怎么面对可能发生或形成的新型人际关系模式?

  李银河:在1981年的一次采访中,福柯评论过“同性恋”话题:“同性恋是这样一个历史的机遇,即开发新的关系和情感潜力的历史机遇,它不是来自同性恋的内在性质,而是来自同性恋所处的‘非中心’地位,来自同性恋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交叉线,它使得这一潜力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性恋这种处于“非中心”地位的思潮对于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意义在福柯看来是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一种将会打破几千年来一夫一妻制传统的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同样的逻辑思维下,现在首要的不是评论金星本人,也不是尝试适应金星,甚至把金星现象重新引入社会关系的一般规范中去,而是反过来,让自己尽最大可能避免社会加于我们自己身上的人际关系类型,尝试创造新的人际关系可能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