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金星现象

2013-04-21 16:18 未知/ □本刊编辑部 /

 

 

  东方卫视电视舞蹈真人秀《舞林争霸》自播出以来收视一路走高,除了各种舞者令人惊艳的表现,“毒舌”评委金星也成为一种话题。套用米兰·昆德拉的话,金星象征的从来不是她本身,是“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是人可能成为的一切可能。”

  在中国,金星,非一个人,非一种人。金星,不止是个人意义上的选择,还是一种存在,一种反叛,一种价值,一种体系,一种现象。金星现象,也不止东方卫视一档舞蹈真人秀节目《舞林争霸》的评委现象、名人效应。

  她的经历、她的婚恋、她的舞蹈、她的舞团、她背后的中国舞者,通通由变性金星、评委金星、舞者金星、商业金星展现的淋漓尽致。金星是当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一潭水,水面上浮出的是我们时代自由选择的代价,是舞蹈体制和文化传播的尴尬,是中国思维和西式文明的冲突……

  我们为什么恨金星?1431年,我们烧死了“像男人一样穿衣服”的贞德,1600年我们极刑烧死了提出“宇宙无限论”的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我们恨金星,从来不是因为金星可恨,只是金星挑战甚至超越了我们当下的思维认知,我们固有的性别秩序,我们安全的生存类型,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我们虚伪和掩饰的文明,甚至伦理。

  麦哲伦从塞维利亚到太平洋的距离从来不是两个国度路程的差异,从世俗生活到“成为金星”更意味着地球从方到圆的两种生活。男人拒绝金星,是因为金星告之了男权“一个性别权利失去控制”的领域;体制畏惧金星,是因为金星赤裸裸地坦白出了人才选拔和体制弊病;文化排斥金星,是因为金星无视人情谎言和灰色利益。

  金星是对主流的最大反叛。借用福柯的理论,金星现象和金星的生活方式,比金星本身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威胁。金星现象,更可延伸到中国伦理、中国文化、中国舞蹈、中国传播、中国生存的现象。

  金星现象,是文化的现象。她反叛了跳舞的方式,反叛了国家剧院的方式,反叛了做男人做女人的方式,繁衍的方式,爱情的方式,说话的方式。我们如何对待金星反观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主流世界如何对待一个价值观、情感观、生活方式与自己迥异的人。

  金星现象,是舞蹈体制与文化传播的现象。中国舞蹈家协会活跃着五千多名舞者,《舞林争霸》以节目选秀的方式将中国顶级舞者带到大家面前。体制内的舞蹈如何获取关注度?体制外的舞者如何找到生存之路?评委金星、参赛舞者、节目制作统统围绕着这个传播和改革的主题,尴尬、彷徨、追寻。

  金星现象,是人情与契约、中国思维与西方判断的冲突现象。《舞林争霸》中四位评委迥异的风格,杨丽萍和金星在游戏规则和个人情感取向中的争执,展现的是中国人情文化和西方契约文明的战争。

  金星现象,是社会标本和人生可能性的现象。性别的跨越,文化的标签,在母亲、舞蹈、妻子、男人、女人、团长各种身份中的游刃有余……她是我们未曾实现的自己。

  在大诗人波德莱尔的笔下,我们时代被称为“现代”:现在只有无秩序还能拯救秩序!

  在这一意义上,金星的最大价值,或许不在于她的舞蹈,而正在于她给世界规范、准则带来的“不安”和“破坏”。这种“破坏”便是一种可能,如同麦当娜之于流行音乐,如同波伏娃之于女性世界,如同马丁·路德金之于黑人,她以无视秩序、打乱秩序,重建着新的文化和方向。就让我们一起沿着“破坏者”金星制造出的混乱和尴尬,梳理我们时代的文化传播、体制改革、舞蹈方式、价值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