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三代人的童年影像志

2013-03-15 16:00 未知/ 丁爱波 /

 

  我们如何想象世界?这或许是动画片在我们的童年中所承担的最重要任务。再从头检阅我们看过的动画片,在彼时的欢乐中,我们完成了最初的“理想国”,这是一个美好梦想的开端,童真的我们想把它变成现实,只是当时还惘然。

 

  50后:

  父亲的另类动画——木偶戏

  我的父亲从未对动画片有过太多的兴趣,在他看来,动画片里的世界总是太吵太乱。在他的童年里,他所看过的动画片是“木偶戏”。

  他告诉我,小时候,他最渴盼逢年过节或乡邻有办什么喜庆之事。因为,在那物质和文化生活俱是匮乏、单调的50年代,也只有那时有可能收看到一场免费的公演电影和有趣的木偶戏了。

  具体表演过什么曲目,父亲已经忘记了,或许他最喜爱的并不是什么节目,而是那种热闹丰盛的气氛。

  到时,那小小的木偶戏棚会被密集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周围并同时出现各个小担摊。比如,卖糖果、炸饼、花生、油条、爆米花以及一些小玩具等。那时,小孩子只要花上一两毛就能满足一下口腹之馋或买上自己心仪的玩品。

  因为戏里的唱腔听不懂,当时小孩子大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除了特别精彩,平时看戏并不用心。最惬意的是在人群中穿来挤去,和玩伴们相互追逐那才有趣啊!毕竟,宁静惯了的乡村突现这样喧闹的场合并不常有。当戏进行一段时间,一旦出现各个木偶之间相互斗打的动作时,他们便会瞬会静下,把脖子仰得老高、目不转睛地盯着。

  父亲说,那时一般是盛夏,戏棚边的槐柳静默,灯色辉煌,唱腔与蝉鸣响成了一团。

  80后:

  机器猫的小清新与冷酷现实

  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着对动画片的兴趣,这在周围朋友看来,颇有些不可思议。

  小的时候真的好羡慕康夫,羡慕他有一个能帮他解决一切困难的小伙伴,——机器猫阿蒙(现在叫哆啦A梦)。

  我从未完整看完过《机器猫》。直到后来上网,才知道这部动画片的最初结局非常残酷:原来,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从来没有过快乐的童年,没有过机器猫。大雄是个因为自卑导致严重自闭症的孩子,最终精神分裂。八年前,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这八年的一切,都是他的病症使然。

  而我更喜欢这样一个段子,尽管它被讨厌“小清新”的人毁掉无数次:在大雄老去病重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对阿蒙说:“阿蒙,等我死后,你就回到未来,然后好好生活。”说完就闭上了眼睛,阿蒙并没有回到未来,而是通过时光机回到了大雄小的时候,然后对他说:“你好,我是阿蒙,请多指教。”

  小时候还羡慕圣斗士,我们更会在看完之后去扮演各个星座的圣斗士。我记得我扮演的是水瓶座黄金圣斗士,身上穿着校服,手持一杆玉米秸,嘴里大喝一声:曙光女神之宽恕。对面的青铜圣斗士“龙龙”就应声倒地,还要在地上抽搐几次……

  村里的女孩子那时候也比较“野蛮”,她们也玩角色扮演,于是就经常出现“美少女战士”大战“黄金圣斗士”的情景,但每次都是她们赢。

  那时的我们是“街上的孩子”,每看完一集动画片,一个村的小孩便聚到一起,玩着“诸葛四郎和魔鬼党”的游戏。

  如今的动画片越来越成人,《寒蝉鸣泣之时》、《圣杯战争》,其设定之复杂,剧情之深度堪比正统文学作品,但我更怀念的却是曾有过的单纯与青涩。

  我还记得高二的那年夏天,我们挤在一个小餐馆里看《灌篮高手》,我喜欢的女孩也在那里,她喜欢流川枫,她有着晶亮的眼睛,害羞的脸庞,像晴子一样穿着短裙,露着晶莹的小腿。我把自己也想象成流川枫,抱着胳膊,面如沉水,在喧嚣的人群里装酷。

  00后:喜羊羊一代

  只要外甥女一来我家,电视上就只会出现两种生物:喜羊羊和灰太狼。

  小孩是遥控器的霸主,只要换台换到动画片,她必定会托着腮看完。她的姥爷——我的父亲,也从未像小时候管我一样管她,总是要求我们让着这个6岁的小孩。

  喜羊羊到现在为止出了500多集,其播出频率,堪称“扰民”。

  我不知道为何她会如此迷恋喜羊羊和灰太狼。她的衣服、鞋子、作业本、书包、枕头、铅笔盒,上面都印着喜羊羊的图案,她会很认真地告诉我:哪个是喜羊羊,哪个是懒羊羊……

  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过度商业化的动画片,我曾经很认真地问小外甥女,这些喜羊羊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她歪着头,想了半天道:村长说,宽恕你的敌人也是一种勇敢。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类动画片。我堂哥的孩子已经11岁,他不再喜欢看喜羊羊:“剧情太没意思了,不管怎么演,灰太狼永远吃不到羊,喜羊羊永远能赢。那么多集都一样,没劲,只能骗骗小孩子。”

  他喜欢在网上看《圣杯战争》,这是一部非常成人的动画片,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奥特曼什么的,多假啊。”

  与我这一代不同的是,他们看完动画片后不会去召集一帮小伙伴去大街上扮演片中的角色,他们不再是“街上的孩子”,放学之后,他们便不再有伙伴。

  他们躲在电视机前,不肯出门,因为父母告诉他们:外面的坏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