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绘本大师有话说:让童年飞起来

2015-04-15 13:58 未知/ □吴越 /

 

  中国古代的佛经、绘卷被看做是绘本的起源,这明显有点自欺欺人。绘本17世纪诞生于欧洲,已有70余年以上历史的“凯迪克奖”,是为了纪念19世纪英国的绘本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而设立,得奖书籍会像获颁荣誉勋章的爵士一样风光。

  大师云集的绘本界,诞生了无数被全世界儿童及成人喜爱的作品。

 

  两个世界大奖背后的绘本群星谱

  伦道夫·凯迪克,19世纪最重要的儿童插画大师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美国凯迪克奖,代表了英语世界图画书的最高荣誉。他与瓦尔特·克兰和凯特·格林纳威同为现代图画书的先驱。他们第一次把儿童作为阅读主体,以美轮美奂的画笔为孩子们创作插画。

  在凯迪克的作品中,满是幽默、乐趣和情怀:在辽阔的草场上快乐地挤牛奶的挤奶姑娘,在清水河畔饮马、吹笛的小伙,满怀希望地撒下玉米种子的农夫,漂亮的挤奶姑娘在辽阔的草场上开心地挤着牛奶,帅气的农夫小伙子在清水河畔饮马、吹笛,还有那些花鸟虫鱼、猪羊牛马……全都在凯迪克的笔下栩栩如生。

  凯迪克的作品,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圣诞礼物了。

  “国际安徒生奖”最初只设有颁给作家的奖项,到了1966年,才增设插画家的奖项。其创设的宗旨,在于推动儿童阅读,提升文学和美学的艺术境界,建立儿童正面的价值观,促进世界和平。

  因此,“国际安徒生大奖”的得主不只要在艺术方面有独步当代的成就,他们的创作也必须能对世界儿童,产生健康、积极、博爱的精神鼓舞。像是安野光雅、罗伯特·英潘、约克·米勒和昆汀·布莱克等人都是享誉国际的“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

  安野光雅是现代日本儿童美术界中,创作方法和风格最多样化的一位画家。他的画中,洋溢着全人类共通的兴趣、感觉和幽默,所以他的绘本能够超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欢。

  1984年,安野光雅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安野光雅在促进东西方的艺术交流与互相了解方面,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他的创作极富传奇性,却能吸引各国欣赏者普遍的共鸣和喜爱,是一个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他的绘本不但十分优美,且具有极高的科学概念。”

  作为当今最受西方瞩目的日本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同时在小品文、风景画和文学书的装帧画领域都获得很高的评价。

  “爱心树”:20世纪的儿童文学,因有了谢尔变得特别趣致

  1928年,婉达·盖格出版了《100万只猫》。这本书被誉为美国第一本“真正的绘本”,拉开了20世纪30年代“绘本黄金期”的序幕。她在17岁的日记里写到:“我自己的座右铭——画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画。” 画画一直都是她生活的动力。

  至今日,美国最伟大的绘本大师非谢尔·希尔弗斯坦莫属,他曾给自己画自画像:“他走在纽约的人行道上,挎着一个旧邮包,鼓鼓囊囊的包里塞满了歌谱。他脚穿破旧的牛仔靴,身上穿的是不知洗过多少遍的牛仔裤。”

  他为大人们创作过800多首歌曲,曾经获得格莱美大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他也为孩子们创作过400多首诗歌,他创作的儿童诗集和图画书风靡整个世界。20世纪的儿童文学,因为有了谢尔而变得特别趣致。

  他的绘本是多姿多彩的,从成功,英雄,大团圆结局到失意、继续追寻,从魔力、爱情、生活、制度、职业风格到孩子们的睡前故事。

  1961年,他的第一本绘本《一只会开枪的狮子》一经问世,立刻引起巨大轰动,获得无数好评。随后,《爱心树》的隆重出版,迅速风靡全球,销售超过550万册。此后,随着《阁楼上的光》、《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等作品的陆续出版,那淡淡的哲学意味的文句、简单朴实的插图,尤其是那股独特罕见的天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绘本世界的永恒典范,也奠定了这位伟大绘本作家的崇高地位。今天,全球的老人与孩子、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等都成了他的读者。

  “我觉得一本书,即使是给小孩子看的,也应该让人读过后有不止一种思想。一个小故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释义,甚至是50种,我觉得如果能把读者的想法都列举出来,一定会有这么多的。”

  “《爱心树》这本书只是反映了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总在奉献,一个不断索取。我不赞成从道德说教的角度去理解《失落的一角》。在这本书中,一个轮子被取走了一小部分,它不断滚动着前进,唱着欢快的歌曲,去寻找那失落的另一部分。在否定了几个不合适的碎片之后,它终于找到了可以契合的一个楔子,但是最后却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唱那无忧无虑的歌曲了。我本可以让书就在那儿结尾。”他说,意思是在那个圆似乎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另一部分的时候。“但是它却唱着歌离开了,它仍然去寻找自己失去的那一部分。这是这本书最出乎意料的地方,最牵动人心的部分。”

  从杨志成到几米:

  华人绘本的经典瞬间

  杨志成,美籍华人,是国际图画书界声名远扬的大师。在40多年的图画书生涯中,他创作了80多本图画书,曾三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

  杨志成1931年生于天津,3岁迁居上海,17岁移居香港,20岁时赴美国伊利亚诺州立大学建筑系就读,后来又转到洛杉矶艺术学院学习广告设计,毕业后从事广告插画工作。他于1962年创作了第一本童书《自私的老鼠和有关自私的故事》,发觉图画书宽阔的创作空间更适合自己。由此,开始了一生的图画书创作。

  杨志成的创作多以各国民间故事为内容,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技巧,很好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在谈到为什么要创作多元文化的图画书时,他曾说:“我参与儿童图画书工作的动机,一方面是想要引介中国的故事——我们有太多好故事了!另一方面,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来到美国,我也希望多理解西方的故事,好拓展我自己的眼光和表现形式。每次我投入一个异域文化故事,我都从中受益匪浅。”

  《狼婆婆》——在中国版“小红帽”题记里,杨志成写到,“感谢大地上所有的‘狼’,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好名字借给我们,用来代表活生生的坏人。”他说,美国有写男孩子读了这本书之后,不再怕狗了,为什么呢?因为恐惧从心而生,如果你战胜了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也就不怕狼婆婆,恶狗了。

  和杨志成不同,1958年出生于台湾的几米,是成人绘本的代表。他害羞内向,不擅长用言语表达,他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将情感、思绪藉由绘画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看法,作品风貌多变,创作力源源不绝。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

  1998年,几米开始创作,发表《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拿下当年度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以及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开创出成人绘本的新形式,兴起一股绘本创作风潮。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几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评论。

  ■链接

  绘本大师环球旅行

  ●马塞尔·马里耶(比利时):代表作《庄乐与苏菲》,围绕小主人公庄乐与苏菲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动物和人物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对孩子很有吸引力。风靡全球,被国际著名书评机构公推为世界童书之“永恒的经典”。

  ●莉丝白·茨威格(奥地利):有《汉赛尔与格莱特》、《圣诞节颂歌》、《天鹅湖》等作品,199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佐野洋子(日本):2004年4月,她因为《活了100万次的猫》《老伯伯的伞》等对图画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以艺术家为对象的紫绶褒章。

  ●维吉尼亚·李·伯顿(美国):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加里可,一匹奇迹马》、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获得1948年凯迪克银奖的《罗宾·胡德之歌》以及被赞誉为艺术集大成之作的《生命故事》。

  ●米切尔·恩德(德国):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第一部作品《火车头大旅行》甫推出即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1973年完成《毛毛》这部巨作,再度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说不完的故事》还曾搬上大银幕,风靡一时。作品曾被译成四十多国语言,销售量高达1000万本以上。

  ●安东尼·布朗:代表作《大猩猩》、《我爸爸》、《我妈妈》、《我喜欢书》等,一只经常出现其中的小猩猩威利也已成为了经典的绘本形象。安东尼·布朗在绘本领域所获的奖项更是耀眼夺目——凯特·格林纳威奖、科特·马希拉奖,以及德国绘本奖、安徒生大奖、荷兰银画笔奖等。

  ●大卫·麦基:英国知名图画书作家,在欧洲素有“当代寓言大师”封号。他在作品中成功塑造出许多有趣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象艾玛》系列,这套童书迄今已转译为二十多国语言,深受世界各地儿童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