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中国的富人,一定要与文化发生关系

2012-11-17 12:30 未知/ □花蜜 /

  专访经济学者吴晓波:

 

  中国女富豪群体中的时代价值

  《齐鲁周刊》:胡润研究院10月19日在北京发布 “2012胡润中国女富豪榜”,您如何看待中国女富豪这个群体?

  吴晓波:在今天的中国商业界,胡润榜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排行榜。娱乐的气息开始消散,人们日益察觉出了严肃的学术意义和时代价值。

  很多因素在阻碍女性的职场发展,但“完美女人”是不存在的,那也是男性在价值体系上对女性的要求。由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女性本身的特点,女富豪一般很低调,不像男性企业家那么张扬。她们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忠诚感强,第二角色定位很清晰,第三执行能力很强,做事很细致,弥补了男企业家很多的缺陷。

  很多中国企业凡是‘男男配’的到一定程度上都会分裂,但一个成功的男企业家背后往往有一个很好的事业伙伴:张瑞敏和杨绵绵(海尔),朱江洪和董明珠(格力),以及“夫妻档”潘石屹和张欣等,都是中国企业领导层“男女搭配”的典型例子。

  一个拥有八个陶罐的部落首领,一定会觉得自己比其他只有一个陶罐的家庭富有得多

  《齐鲁周刊》:您认为企业家应该拥有怎样的财富和幸福观?

  吴晓波:人类平均拥有的绝对财富量一直在增加,但人们的富裕感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多少。一个拥有八个陶罐的部落首领,一定会觉得自己比其他只有一个陶罐的家庭富有得多。

  而很多中国女企业家之所以无法真的快乐,就是因为在他们终于有时间歇歇的时候,却仍然要“好好想想企业”。当财富的增加不再与生存的好坏相关,那么也只有和欲望相关了。而唯一能驾驭它的,只有人类自身的反思和理性。

  马克思大力批判的财富原罪,曾经引发了波及世界的巨大社会动荡,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西方世界的深刻反思。当钢铁大王卡内基将自己95%的财富都捐献出来,用作社会公益时,人们除了感叹资本主义也有良心之外,思考更多的恐怕还是财富与幸福的关系。人们会羡慕那些财富丰盛的人,但最终只会被精神丰盛的人所打动。

  对企业家的全方位审读,将成为中国所有阶层的共同命题

  《齐鲁周刊》:在拥有财富之后,您认为中国富人阶层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商业文明?

  吴晓波: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完全建立了一种一切以财富为标准的价值观。企业家就是频频上报的传奇英雄,成为成功的传播者和代言人。但中国的富人似乎与文化没什么关系,他们只是把心思放在赚更多的钱上。他们不懂得室内装潢,不懂得歌剧,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回馈社会。

  EMBA狂潮、佛学热……其实是企业家集体价值迷失的一种体现。

  一个理想的企业家应该是完美的,应该尽到与他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责任。“社会责任”不是挂在嘴巴上吼几句口号,不是捐一点钱,做一些慈善而已,它是一个新诞生的社会阶层——必须重新思考和学习的功课。

  我们可以认定,企业家阶层开始对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身份认同意识,当然,从现今的景象看,这种身份认同仅仅体现在财富自觉的层面上,在阶层自觉上,还远没有开始。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企业家的全方位审读——经济层面的,道德层面的,法律层面的,历史层面的——将成为中国所有阶层的共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