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沉思:张欣们的心灵成长史
在小说《灵魂21克》中,女富豪华凌在坐拥财富尽享人生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际遇让她领悟人生的轮回:60年是起点也是终点。这60年的蹉跎岁月既成就了她对物质世界的所有需求,也记录了一个普通女人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痛苦转型。
当拥有的财富只剩下一堆数字的增长刺激时,女富豪们的生活又应该何去何从——它是一个新诞生的社会阶层必须重新思考和学习的功课。
张欣们的慈善理由:因为我现在有信仰
代表人物:张欣 杨澜
无论是潘石屹盖公益厕所,还是李连杰让灾民按手印,潘石屹的妻子张欣说,“我觉得人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个灵性的光芒,能够参与到人类的进步中来。”
这样的话接近一名信徒——张欣就是一名信徒。2005年,张欣在刘索拉的影响下接触到了巴哈依教。该教“人类一家”的教旨与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相通,跟现代文明也并不矛盾。它直接影响了张欣近些年的状态,“因为我现在有信仰,我觉得生活每一天、工作每一分钟都是一种祈祷。”
再往前几年,张欣被冯仑说成地产圈的“大野洋子”,是查建英眼中“龟的故事”,优雅的沙龙女主人,喜欢与文化人艺术家为伍,热衷于谈论“城市的灵魂”……但她自己后来承认,回国改变了她,从一个浪漫主义者变成了“一个追逐市场的人”。中国商人从富到贵的进化之怪现象,也一度使她迷失。
直到她专心做起慈善,选择教育的现代化(尤其是精神教育)作为SOHO中国基金会的重点。
像很多企业家做慈善一样,张欣一开始也属于事件驱动型,“非典”时搞“中国精神”活动,东南亚海啸时也捐款,但后来发现这种目标不明确、没有系统性的做法效率不高。软硬件也要结合——他们在潘石屹的老家甘肃天水推广“儿童美德工程项目”,但这些贫困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于是后来就有了老潘要花100万元建厕所的争论。
张欣曾被美国《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富豪”之一,但现在的张欣只对很少的东西感兴趣:慈善、孩子、信仰、贫困地区学校厕所。在她不感兴趣的名单上,则是楼盘、财富、销售数字。“我就是这么感觉的,财富今天在你这儿,明天可以到别人那里去。在的时候不要太欢喜,去的时候也不要太忧伤。”
而已经逝去的“亚洲女首富”龚心如同样很早就学会了用慈善来驾驭巨额财富,1988年她和丈夫成立华懋慈善基金会,在慈善领域投入达10亿美元。
“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审理龚如心和公公一案的原审法官曾无限感慨地引用《圣经》中的话。最终,龚如心用自己的行动给世人提供了“谁来收取财富”的答案:逐利归于仁义,慈善是财富终极的归宿。
难道女性会天然比男性更容易从事慈善事业吗?袁岳说:“白手起家的男性企业家做慈善的时候会比较苛刻,他们推崇自我奋斗,更希望捐赠对象靠自己的能力。女性则要温和很多,她帮你是因为她爱你。”
企业家为什么不快乐:嚼嚼“宗教”这块口香糖
代表人物:张茵 王雪红
“有一段时间,我很困惑。在成功以后,我得到了很多东西,却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快乐。我不禁反问自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发现,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给不了我一个圆满的答案。寻找的目光转向东方的古老文明,终于发现,佛教的哲学思想是一把可以让人从不快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的钥匙。”
中国第一个女首富、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张茵曾说:“创业多年,如何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呢?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相信以善为本。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能完全以佛教来衡量具体的工作,但它在精神上给了我一个好的心态。”
台湾地区女首富王雪红则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她准备着多本《圣经》,随时与人分享上帝的话语。在其感召下,手下员工1/3都是基督徒。而其领导下的威盛电子在公共场合也不避讳宗教倾向,更有活跃的宗教活动,每天早上八到九点都有晨祷会,员工自由参加;每周三的中午有祷告会,而王雪红与丈夫陈文琦只要在公司几乎都会出席;每周四中午还会举行福音聚会。在威盛电子的所有聚会中,都会有牧师带领大家祝祷的环节。近几年,威盛电子还成立了团契组织,相关活动更为活跃。
在众多富人之中,潘石屹、张欣夫妇可算是将教会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典范。张欣曾公开表示,“对巴哈伊教的信仰让我脱胎换骨,没有它,我可能会不惜代价地盲目追求利润。但现在我会做出选择” 。而潘石屹每天也都会静思和祈祷。潘氏夫妇认定,是巴哈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孩子们的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项目中,寻找付出和获得的平衡。
除了虔诚的追寻之外,也不排除其他的想法,一位女富豪就曾评论说,时下热闹的读经热、佛学热演变成了一种时髦的时尚文化,“企业家们觉得他如果不去了解佛学,聊天时就插不上话。最后,佛学这门影响人内心的学问,变成了口香糖式的时尚之物。”
EMBA与“国学热”背后的集体价值迷失
一个情人节夜里,北京三里屯豹豪酒吧。几位女士被十余名男人众星捧月般簇拥而入,玫瑰女郎不失时机地上前推销节日礼物。嘻嘻哈哈中,每个男人都挑了朵最昂贵的蓝色妖姫,单膝跪下,献给几位女伴。
如果他们都带上身份识别卡,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举着玫瑰,一溜跪在地上的男人中,有官员、上市公司CEO、国企董事长,而那几位接过玫瑰的女人,分别是公司总裁、某总局副司长……
这是《我们是李嘉诚的学生》里描述的场景,作者余丹清,广东某广告公司董事长,长江商学院EMBA二期学生,那些官员、CEO们,都是她的同学。
余丹清来自“草根”,曾经只有中专学历;但她开创了财富,是年薪百万的邮政广告第一人;她运用智慧,破格闯进长江商学院。
女富豪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这些原本由男性统治的“富豪俱乐部”。
这群女富豪们之所以愿意交纳二三十万元学费,每月花4天时间,开着奔驰、宝马、奥迪往返于高校和公司之间,搭乘飞机从东西南北甚至海峡另一端飞来,亲自研读EMBA课程,为的就是挤入“富人俱乐部”,而各大高校商学院也投其所好,成立各种俱乐部和协会等,其中女子协会规模的增长尤为可观。
EMBA之后,国学班则成为新热门。温州有一群三四十岁的鞋服、照明业女老板,每人每年交7000元,请教授讲“国学”。被人称为“怀师”、“大居士”、“儒释道大宗师”、“中国文化之瑰宝”的南怀瑾老师也说,“有两种东西必须要学——佛学与《易经》。”他的30多本专著:《禅海蠡测》、《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等成为热门畅销书,其中不少书籍被摆在女性专柜上面。
■延伸阅读
山东为什么没有
上榜的女富豪?
□士齐
在2012年的山东富豪排行榜里,没有一位女性的身影;而在全国女富豪排行榜里面,山东女性更是近乎于叨陪末座。
关于稀少的山东富豪,曾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梁山水泊位于山东之西,这家草根起家的‘民营公司’人才辈出,108名干将经过了艰难的、杀富济贫的初创期,好不容易创下基业。为首的CEO宋江便思起了与国企重组的念头,结果,被大宋公司重组后,最终品牌消亡、灰飞烟灭。”
即使行商之路走的再远,山东人心中本位上面还是写着一个“官”字。而在108将中,也只有三位女性。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山东走出来的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对工商业的阐述很少,隐隐折射出儒家文化对经济行为的蔑视。山东商人的深层观念上也就打下了沉重的道义痕迹,压抑了鲁商的形成。
而从现代中国的女性角色来看,现在榜上的女性富豪中祖籍或者现籍长江流域者占有比较大的比重。部分是因为1949年以来强调的妇女平等意识;二是中国长江流域向来有女权相对倡扬的传统,而这一切和山东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女权运动也从来没有如火如荼的风靡过齐鲁大地,于是女富豪的半边天也就没有了支撑。
但是她们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如果说,在海尔的创业史上,张瑞敏更像一个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创新者,杨绵绵则更像一个“布道者”,是她将张瑞敏的思想水银泄地般地迅速传播到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财富》杂志曾评选年度全球商界50大女强人排行榜,最靠前的中国人就是杨绵绵,位列是第17位。海尔独立董事、管理专家潘承烈评价说:“没有杨绵绵的工作,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执行,她擅长将首席执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实下去。”
这种“女二号”现象在山东存在不少。2000年,青岛家电三强海尔、海信、澳柯玛都由女性出任执行总裁。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