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中国女富豪

2012-11-17 12:27 未知/ 顾玉雪 /

 

  胡润研究院10月19日在北京发布“201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与“2012胡润中国女富豪榜”。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富华集团的陈丽华、玖龙纸业的张茵与SOHO中国的张欣分别位居“201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位。

  上榜的22位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有11位来自中国,占50% 。胡润表示,“中国女企业家在世界的地位就像中国乒乓球队,绝对的全球第一。”

  歌德在《浮士德》中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一部两千年的中国企业史,到处是面孔模糊的商人,而若以性别来论,女性则更寥若晨星。女富豪们的变迁不仅仅只是一次新的观念变革,它还在某些层面上诠释了我们的时代与财富文化。财富的进化,一直伴随着人类自我的进化。

  □ 本刊记者 女富豪们的变迁不仅仅只是一次新的观念变革,它还在某些层面上诠释了我们的时代与财富文化

  也许是巧合,在千禧年前后,中国和西方的商界都迎来了“她世纪”。1998年,卡莉费奥莉纳成为惠普CEO,“不再把商场上的自己看作一名女性了”。同样是这一年,孙亚芳任华为董事长。2000年,青岛家电三强海尔、海信、澳柯玛都由女性出任执行总裁。

  10月19日,胡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上榜的22位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有11位来自中国,占50% 。“中国女企业家在世界的地位就像中国乒乓球队,绝对的全球第一。”

  李银河对《中国企业家》说:“中国第一次妇女运动主要是争得男女平等、选举权这些东西,第二次妇女运动才开始争取在经济领域能够占一席之地。”

  国外的商界女领袖主要集中在消费品(百事可乐CEO英德拉·努伊)、金融(摩根士丹利联合总裁佐薇·克鲁兹)、零售(雅芳CEO钟彬娴)、出版和媒体(时代董事长安·摩尔)等有大量女性客户的领域,但在中国,女富豪们在房地产、制造业、金融与投资业等市场都累积了广大财富,不得不让人探究其中的奥妙。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经常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来鼓励妇女学习金融知识,“铁娘子”谢企华曾经对《华尔街日报》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性更容易与同事沟通……”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女性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20%,现在“女性已占家庭收入一半”;长期观察中国女企业家发展的作家Linda认为,“大多数中国职业妇女都会说她为工作而感到自豪。中国妇女常常很有抱负,而且天生勤奋,最终她们也得到了回报。”

  在头几个世纪中,只有那些最为孔武有力的男人才配得上“财富之王”的称号。人们通过耕作、游牧、贸易积累起来的微薄财富,转瞬间就可能由于一场战争或抢掠而分文无存。而那些通过鲜血得来的财富,又可能在下一次鲜血中失去。

  一部两千年的中国企业史,到处是面孔模糊的商人,而若以性别来论,女性则更寥若晨星。

  从唐代高五娘到宋元之后的绝响再到19世纪的海盗郑一嫂,女富豪们的变迁不仅仅只是一次新的观念变革,它还在某些层面上诠释了我们的时代与财富文化。财富的进化,一直伴随着人类自我的进化。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有一段话:“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女性在社会上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

  纽约智囊机构工作生活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四国的职场母亲“能够志存高远,部分原因是在照顾孩子方面,她们可以依赖的对象要多于美国或欧洲女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南达尼·琳敦指出,帮助中国女性统治全球女富豪榜的因素不只是廉价或免费的托儿服务,还有一个原因——使用这些服务并不会让中国女性感到难堪。

  女富豪们不是天生的,是被造就的。这既是个人成长的故事,也是公司成长、商业成长的故事。歌德在《浮士德》中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从财富自觉到阶层自觉:如何获得、承续、运用财富,是人类数千年来一直求解的课题

  人类漫长的财富增长史,同时也是一部因富而生的悲剧史。

  从吕不韦、邓通,到石崇,从沈万三、刘瑾,到伍秉鉴,这些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富豪们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究其原因,不能不提到中国的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从文化方面来讲,财富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包容。

  曾几何时,张茵第一次得知胡润要把自己放到富豪榜上时,委派丈夫刘名中以严肃口气表示“不准私自发布关于我们的数据,否则只好对簿公堂”。女性因财富而出名,并非我们的价值体系能够容许。在先秦诸子中,孔孟对工商业的阐述很少,其认识水平非但不及法、墨两家,甚至连农家、杂家都未必能比。

  自古以来,对经商者身份的鄙视不仅仅来自统治者及知识阶层,甚至来自他们自己。费正清就曾经说过:“中国商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他的子孙不再是商人。”

  然而什么时候开始,个体户、万元户、经理、乡镇企业家、老板……3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个不同的称谓。但在富豪榜出现后,其它称呼顿时黯然隐退,唯“富豪”独尊。

  除了财富的快速增加,更有人们谈论财富的心态改变——我们不再仇富,更不把富人看做“走资派”,跳上去给他戴个“高帽子”。

  虽然无以复加我们对财富的崇拜,但我们从来就不是坦然面对财富的民族,在我们的价值体系里,“奸”与“商”随时并列在一起。直到“富豪”出现,这一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之一一下子改变了我们旧有的诸多观念。而从“富豪”到“女富豪”,不仅仅只是一次新的观念变革,它还在某些层面上诠释了我们的时代。

  放眼中国,女富豪从无到有,遍地而起;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在财富江湖里冲锋陷阵的女性少了忧虑,多了肯定。直到有一天,我们的文化开始鼓励并创造女性富豪开疆拓土的可能。并不仅仅因为性别,她们传递给我们的,是梦想、价值、卓越……

  市场研究专家袁岳说:“胡润在和我讨论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白手起家女富豪多的几点假设性分析:一是中国女性创业者的基数本来就大,大约21%的中国注册个体私营业主是女性,这个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高的;二是中国长江流域向来有女权相对倡扬的传统,因此人们对于女性当家或者女人做主比较能够接受,在现在榜上的女性富豪中祖籍或者现籍长江流域者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三是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改变人们对于性别差别的看法,女性创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日益提高,在未来的二代女富豪中女性比例还会有更大的提高。”

  “女一号”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证了第一代企业家——“男一号”存在的制度缺陷与性格弱点。

  这也许是中国30年来女性进步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商界区别于西方独特的管理和社会学现象。“中国这一代企业家出现这种现象是历史的选择,与创业的发展过程是有关系的,当年杨绵绵与张瑞敏一块儿进工厂,一二十年合作下来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西方职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能CEO一天到晚都换,就很难形成这种默契、长期的事业合作伙伴关系。”

  张欣作为剑桥的硕士,华尔街的投资顾问,如果没有嫁给潘石屹,她的生命肯定会有另一段辉煌,然而这段“当时为众人都不看好的婚姻”还是成就了一位中国当今建筑业的杰出女性。1995年张欣与潘石屹共同创建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后,他们相继开发了SOHO现代城、长城脚下的公社、建外SOHO、SOHO尚都等一系列著名的楼盘。

  我们可以认定,女企业家阶层开始对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身份认同意识,正是本次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事件。当然,从现今的景象看,这种身份认同仅仅体现在财富自觉的层面上,在阶层自觉上,还远没有开始。

  “改革开放30年所带来的变化抵得上历史上的300年,企业家是社会变化的推动者和缔造者。”在经济学者吴晓波看来,这群物质财富以几十倍、几百倍增长的商人在农业社会从来就没有成为过社会主流,但今天,他们成了社会资源的配置者,可能拥有着几百亿资产的大企业,可以办大学、开医院,请名人拍广告,可以做任何法律所允许范围内的事情。

  “但是在很多地方,他们的变化又无法与财富增长保持同步,那就是缺乏成熟的商业文明和商业伦理,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责任感无法与财富和地位相匹配。”吴晓波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像欧洲那样经受一场“文艺复兴”的洗礼,建立起理性精神。

  财富,如何获得,如何承续,如何运用,是人类数千年来一直求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