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的“济南模式”
专访济南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新云——
作为济南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新云称面对当前形势,公安机关正努力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规范化执法,倾力将济南打造成全国最安全的城市。
不可否认,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不断冲击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稳态结构”,城市人口、财富的快速积聚,使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经受了严峻考验。对此,刘新云说公安机关在城市当中一定要有很强的掌控力,通过“打防管控”和规范化执法保一方平安,让市民随时都有安全感。
打防管控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今年1月16日,济南曾发生一起市民存款途中被抢劫案件,警方仅用15个小时便将案件侦破。对此,刘新云称为维护城市安全警方已做了全面部署,形成了打防管控的多道防线。“快速反应机制和特警队伍都做好了准备,嫌犯胆敢作案或出现新的事端,我们会及时应对。”
《齐鲁周刊》:近几年,济南公安机关在“打防管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新云: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是城市安全的关键点和“牛鼻子”,公安工作要以此为总抓手,实现驾驭动态社会治安能力的提高。公安机关在城市当中一定要有很强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的表现就是打击能力和管控能力的增强,以及防范能力和整体驾驭能力的增强。今年初,我们发布了42项便民利民举措,做到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目前看,刑事案件发案数在逐渐下降,社会治安秩序越来越好。
打防管控体系建设是公安机关一场警务运行模式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我们明确提出了打防管控一体化理念,通过科技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打击处置能力,以及进一步预防减少犯罪、加强处置突发事件和恶性案件的能力。
《齐鲁周刊》:打防管控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刘新云:打防管控体系建设包括安全维稳的预警和多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一个城市是否安全,公安机关需要研究当前形势,清楚不安全因素是什么,以较强能力和完善的预警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目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要求我们上下联动、警民联动,高科技防范与街面、巡逻防范相结合,多位一体,严厉打击犯罪。今年1—8月份济南市共发生命案56起,已全部破获。再就是把关口前移,我们实行民警进社区、防控进社区、防赌(毒)进社区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同时,以信息化助推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执法领域全覆盖、执法场所全链接、执法流程全贯通,保障了执法质量,提升了执法公信力。调查显示,2011年济南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6.6%和96.7%。
《齐鲁周刊》:济南市以“天网”工程为载体的社会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很有特点,请具体介绍一下好吗?
刘新云:近年来,济南市以平安建设为纲,积极推进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体系建设,并推进以“天网”工程为载体的社会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和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初步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全天候动态视频监控联网联控格局。目前,全市纳入公安管理的视频监控探头已达16万个,基本实现了市区监控到街巷、农村监控到村头。在保障城市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以来,全市街面两抢案件同比下降7.2%和64.6%。
民生警务平台如何实现民生诉求
济南公安的民生警务平台甫一开通,即引起公安部的重视,公安部领导还专门做了批示。据悉,民生警务平台是集咨询、办事、举报、投诉、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安机关内部的电子警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民生诉求的“一网受理、一站办结、一线回访、一口回复、统一考核”。该平台运行1个多月来,已办理民生诉求事项近2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4.8%。
《齐鲁周刊》:民生警务平台主要包含什么内容?与城市安全有哪些必然的联系?
刘新云:民生警务平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一诉求信息“入口”,“民生诉求清单”清晰明确。我们整合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阳光政务热线、政务监督热线等48项来自社会各界的民生诉求渠道,从诉求信息的接收、办理、回复、回访到全程监督、考核,都在一个平台上快速流转,办结时间比传统办法缩短近70%。二是严控办理节奏和流程,变层层转办为扁平式直办。今年6月,纬北小区一市民因邻居养犬扰民拨打了“12345”热线,第二天中午辖区民警就劝说邻居将狗送走,并上门回访了拨打热线市民。高效办理背后,是公安机关对民生诉求办理由过去的层层转办到扁平式直办的模式转变。而且民生警务平台建立了三级协同架构,市局为一级,分(县、市)局、部、处、支队为二级,科、所、队为三级。目前,通过一站式直办方式将办理事项直接推送至基层科所队办理的办理率,已达到85%以上。而且登录平台,每件事项的办理进度、过程都公开透明,诉求内容、转办单位、承办单位、处理人、办结情况、回复和回访一目了然。三是以民生诉求信息为指引,解决警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群众诉求摸清了、解决了,并不是建设这个平台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利用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多发诉求预警功能,及时弥补公安警务工作中的不足。这个平台还有一项功能,就是将各类诉求事项进行智能比对,如果某个地区、某个时段群众对某一事项反复诉求,系统会自动将其归类为多发诉求并通过预警传送给相关单位,提示民警及时发现、改正工作中的不足。
民生警务平台建设与城市安全有着密切联系,哪里发生了什么,哪些问题处理到了什么程度,群众还有什么样的诉求,都在这个平台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因此说,这是一个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的平台,其“流程跟踪”功能随时都显示着城市的安全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治理交通拥堵的多种形式
早上,家住领秀城的不少市民驾车沿英雄山路由南向北行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畅。大家都说平时早高峰从南往北最起码得等4个红绿灯,现在只等2个就行。据悉,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近期对全市近百处信号灯路口采取了交通信号优化配时措施,打通了无数条交通“绿波带”。
《齐鲁周刊》:治理交通拥堵是城市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您对此怎么看?
刘新云:治理交通拥堵,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坚持了高峰期勤务机制,加长了民警执勤时间,但问题只能解决一时,更重要的还是要治本。比如公交优先问题,减少人们开小车出行,一个小车单位时间内占用道路面积较多,坐公交车就相对少,所以要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提倡出行乘坐公交。包括解决“断头路”,解决一些拥堵点,解决城市交通优化和组织问题等,都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齐鲁周刊》:治理交通拥堵,公安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刘新云:治理交通拥堵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统一协调,全方位解决。济南道路拥堵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到去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31万辆,并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因此,我们坚持疏堵结合,主干道“禁停”,次干道挖潜,停车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并注意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化寸土必争、信号配时分秒必夺,时间和空间互补、顺向和逆向车道互补,“小改造大畅通”多点开花,对384条道路限速进行了调整,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限速分别提高了33.3%、20%和25%,使城市交通节奏明显加快。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