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里的伟人们
毛泽东和邓小平皆以嗜烟闻名,并发生了诸多故事。因为“特供”二字,每一支香烟也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支香烟会在袅袅烟雾中,改变国家的外交大势甚至世界格局。
毛泽东、邓小平的吸烟趣事
毛泽东当属“老烟枪”,他常常烟不离手,烟瘾大的惊人。
年轻时,在湖南长沙、湘潭等5县考察,当地人用土特产“叶子烟”招待他。他常常是边吸烟边聊天,无论是谁递来烟草,毛泽东都是来者不拒,结果烟瘾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烟瘾依然很大,工作时吸,休息时也吸,他的很多重要思想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形成的。美国作家特里尔就曾说:“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都不如毛爱吸烟,毛曾戒过烟,但失败了,他说:戒烟无益于事,我们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连受潮的烟毛也不计较!”
同样嗜吸成瘾的邓小平,在长征途中,因为没有烟,曾和罗荣桓沿路找点破纸、干叶子,然后包在一起当烟抽。
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会谈。邓小平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卡特答:“没有。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乡种植大量烟草。”邓小平听后笑了,随即取出一支熊猫牌香烟吸起来。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和坦率的性格,卡特表示十分喜欢。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百家乐怎么玩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当布什首先表达对邓小平夫人卓琳的问候时,邓小平说:“谢谢,她的身体不如我好。”随即,布什问:“她也和你一样吸烟吗?”邓小平回答说:“她根本不抽烟,所以她身体不好。”全场人都笑了。
香烟品牌演变
中国烟民虽众,但雪茄风味并不流行。当年只抽雪茄烟的仅有贺龙一人,而中南海里的第一“老烟枪”毛泽东却是兼容并蓄,熊猫牌固然缺不得,雪茄烟也有备无患,连洋烟“555”和家乡湖南为他特制的特供烟,都“通吃”。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烟瘾极大,抽的多半是当地自产烟叶、手工制作的烟卷,偶尔也抽“三五”、“骆驼”洋烟,那是到延安的西方记者或西方亲共人士带的礼物。直到1949年建国之初,毛泽东一直是英国“三五”烟爱好者。
1950年11月,毛泽东给当时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亲笔批示,要求“所有党政人员一律不要用外国及外商的纸烟,亦最好不吸私营纸烟”。1951年,国货红“中华”诞生,毛泽东舍弃洋烟。
直到1956年成功试制“熊猫”烟前,“中华”一直是中南海第一品牌。两者都是上海烟草厂研制。
在中国,很多人都听说过来自云南的超级贡品“熊猫”香烟,但抽过的人甚少。但是另一种烟中贡品就不太为外间所知了,它终于见光,是大型记录片《邓小平》播出之后。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邓小平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访问时,照例吞云吐雾,华莱士讨了一支烟在手中把玩,这烟的烟嘴比烟身还要长,而烟身也是黄褐色的。邓小平用四川腔说道:“这是他们专门用来对付我的。”他说的就是这种特制香烟——四川什邡的传统贡品。
■延伸阅读
美国白宫也“特供”
在美国,一般的国会工作人员,在饮食上并没有什么特供;两院议长和总统,在饮食上则有专门人员负责,以保障其食品安全。他们的饮食进货渠道特殊,保密程度较高。同时,他们的饮食虽然未必是专门制作的,但质量比一般美国民众食用的更高、更可靠,这样才能保障总统和国会领导人的安全。
在总统专机上,就有不折不扣的“特供食品”。每次起飞前,乘务长要召集大家开会,商讨制订菜单。出发前一天,乘务员们集体前往超市采购,再一起回到厨房制作,并冷藏送上飞机。
许多年以前,白宫就有特供食品的园地,为包括总统一家人在内的白宫人员提供食品;那时候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开支和吃个新鲜,因而,属于总统一家人的“私人事务”,除了周末或节日等时间开放让民众参观之外,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就不搞张扬、甚至不开放。
同时,除了对白宫饮食或对烹调有兴趣的人之外,美国社会也没多少人特别关注白宫的特供食品及其园地。白宫特供跟国家食品政策也没有多大关系。
奥巴马登台后,一家人决定,以身作则号召全国民众支持天然有机农业和食用天然有机食品。为此,奥巴马当局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由奥巴马夫人直接出面、由白宫领头厨师协助,改造白宫特供食品园地、使之成为天然有机农业及其食品供应的一个示范园地;不但完全公开,譬如经常组织青少年到园地学习天然有机农业的知识和操作、请各界民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到白宫参观白宫厨房如何采集和烹调天然有机食品。他们还经常向媒体和社会公开说明园地的进展和各种活动,争取全国各界对天然有机农业发展和天然有机食品消费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