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让医疗回归公益,让医院回归公德,让医生回归医德,让社会回归

2012-07-14 08:01 未知/ 顾玉雪 /

  本刊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专家钟南山——

  “这个领域里面的不正之风并不见得比其他的行业更恶劣”

  镜头一:“孩纸!你肿么勒!快醒醒啊!哈哈哈!笑死我了,2B孩子。居然会装死也!”一行充满戏谑的博文,配上两张单手捏持襁褓中的新生儿,使其任意耷拉着脖子、处于高度危险状态,还有宝宝脸上被贴画猪鼻子猪耳朵的照片,日前,一则名为“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据爆料,该护士甚至还用手玩弄新生儿眼睛。

  《齐鲁周刊》: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听到了许多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特别是医生、医院的负面报道。您如何看待?您认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钟南山:医生、护士里面出现这种情况,跟其他的行业一样,都是少数人。但是始终是有,甚至有的时候非常严重。但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不正之风并不见得比其他的行业更恶劣。

  我父亲是一个儿科医生,小的时候在家中看他给孩子治病,治好病后,家长感激,我父亲本人也很高兴。我就觉得这个职业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

  一个医务工作者道德的底线就是良心,他的良心就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个问题就是职业精神,再一个就是合理诊治,大多数病他都知道该用什么药,不该用什么药,不开大药,或者是去采用假冒伪劣的药。其实这些从医德的角度来看是心理上对病人的治疗。可以这么说,医德好本身就是对病人负责任。

  《齐鲁周刊》:您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这种家庭的氛围对您以后医德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如果一个医生缺乏这方面的熏陶,如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钟南山:现有的中国医科教育体制、教育环境可以弥补一部分。但这种医疗的市场化,不是靠教育能解决的,而是要靠政府给予医疗更多的投入,改变一个根本问题。

  “公益性投入做得不够,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

  镜头二:徐黎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一个多月前活蹦乱跳走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大门的儿子小涵,能够同样活蹦乱跳地走出来。但事情看起来不太乐观。这个原本只是患上普通手足口病的一岁半男童,病情日渐加重,住进了ICU(重症监护室)。更令人感到错愕的是,因为小涵的病情复杂,再加之前期医院治疗时出现的一些小差错,使得徐黎与医院在救治中产生尖锐矛盾。

  在这种不信任的状态下,这个父亲拿着手机,对与医生所有的沟通、谈话进行录音,并要求全程记录会诊状况作为证据。媒体称之为“录音门”,“中国医患关系的互不信任状态,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

  《齐鲁周刊》:医患之间为何闹到这种地步?您如何看待?

  钟南山:现在出现的这个现象,有医生、护士个人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够。政府在医疗公益性投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远远不够。2009年全国卫生经费,政府投入比例占27.5%,病人占37.5%。估计到2014年全国医疗经费会提高,政府提高到30%,老百姓付出的比例会降到30%左右。

  但是这个增加只是字面上的,并没有按照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来增加。绝大多数的医院是国有的,但实际上是自己解决生存问题,因为国家的支持有限。那么这就有意无意地导致医院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必须有利润,这些利润就是病人在医院里面就诊制造的。对于医院来说既要考虑生存又要考虑发展,医院从国家拿不到支持,就只能从社会拿,这就造成院方更多地考虑增加收入,很少地考虑治疗效果,或者根本不考虑预防。因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好,患者就越少,医院的收入就越少。这是一个败笔,一个畸形的机制。

  我国对医疗行业的公益性投入做得不够导致医疗“市场化”,加上医疗公平难以体现,引起医学界不重视对医生的人文教育。

  《齐鲁周刊》:您是1980年第一批被教育部送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这20多年的儿科医疗有些什么显著的变化?

  钟南山:20多年来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临床的角度,就医疗水平来说同国外基本在一个水平。但是从医疗体制的角度来看,没有显著的变化。

  农村和基层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民的医疗可能比原来更差了。目前来看还是医疗体制的问题。

  在其他一些国家,国家对于有些大病包起来,让这些医务人员或者院长吃饱饭,让他们主要考虑医疗质量,而不是收入。另外一个办法是放开,搞一些水平较高的、私营的、专科的医院,允许收取一些特殊的费用,但是对于广大的普通的疾病国家要包起来。

  记者手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能够体会到钟院士对于目前国家医疗体制问题的担忧。在他看来,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足。投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从广东南海红会医院的医护人员将新生儿误当死婴扔在厕所到“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的微博炸弹再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山东德州及之前济宁的死婴事件……道德论背后,有人喊出“是儿科病了,还是社会病了”的质问。

  答案其实并非在风中飘荡。钟南山把医疗投入不足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公作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他的最新表态中,重点是提高医生人文素养的发言,这些原因,似乎遥远而宏大,但剥茧抽丝之后,它们才是现实中的儿科之殇背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