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谁抛弃了小清河

2012-05-26 08:13 未知/ 贾文佳 赵茜 /

  一座村庄与小清河的“恩怨情仇”——

 

  在板桥庄人眼中,小清河不仅是一条河,它是板桥庄历史变迁的见证。从开埠最早具有商业性质的运输河流,到文革前后的农业河,又到后来的“小黑河”、如今的旅游河,小清河的变化与板桥庄的兴衰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小清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也吸引了几代济南人关注的目光。

  累世依河,几代人的板桥盛世

  在板桥东区的阴凉处,记者碰到正在纳凉的八十五岁李老太,土生土长的板桥村人。在老人依稀的记忆里,小清河里清澈的水,成群的鱼虾,曾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甚至每日吃喝用水也都取之于此。

  黄台港曾是小清河最大的港口,也是济南与渤海距离最近的水陆港口。自修浚后,小清河在内河航运上开始繁忙。1938年抗战开始,国民党政府炸开河南省花园口黄河大堤,河水改道南流,济南泺口段的黄河之水断流达八年之久。枯水期间,板桥码头成了济南唯一的水路与交通枢纽,板桥村便是依河而建。

  李老太告诉记者当年的板桥码头驳船往来频繁、络绎不绝,人口并不多的板桥村成了杂货汇集、车水马龙的商业重镇。村里人都沾了小清河的光,壮汉们跑航运、搬货物,或者一家人在码头做小商贩,日子过得就像板桥码头一般红红火火。

  航运也成为板桥人生活的一部分。村民李学坤年轻时候就在小清河跑船,从板桥码头到寿光,运送食盐、石头,七天往返一个来回。那时的船只改成机械,航运局拥有二十一艘大小货船出入港口。直到1998年左右客运的兴起发达,小清河的运输能力大大下降,很多船只已经无法驶进城内,这条河的影响力也大不如从前。

  在航运逐渐衰退以后,耕种就是村民生活的主要来源。灌溉用水也就取之于此。即便在用水量极大的时候,小清河也没闹过脾气,从未断流过。老人们的记忆里,虽然比不上航运发达时期在小清河里洗澡、摸鱼、抓螃蟹的肆无忌惮,也没了一根扁担挑水喝的酣畅,但仍旧拥有河边嬉戏的乐趣,捕一条四五斤的大鱼,待亲会客,也能高兴好几天。

  这样的悠闲惬意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从那时起,小清河在今年62岁的王玉田老人记忆中,慢慢变成了一条小黑河的。“当时有句话这么说,济南有一怪,污水绕城转。”小清河日渐落寞,板桥庄也再不复当年杂货汇集、车水马龙的盛世。靠河而生的板桥人也被迫放弃了耕种捕捞的生活方式。

  现在经过多年治理,水质的确好了不少,但在王玉田看来还远远不够,“里头什么垃圾都有,怎么捞也捞不完。”

  工业时代的“排水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小清河两岸的工厂日渐昌盛。人们在追求效益至上的时候,小清河便失去了旧时的清澈与闲适,村民们也只能拥有美好的回忆。

  化工厂、造纸厂、塑料厂成吨的污水排入小清河,河水遭到污染,水质变差,蓄水量减少,小清河彻底停航。清澈的水,成群的鱼虾都被黑水覆盖,臭气难挡。往日活力的小清河变成讨嫌的排水沟。小清河便失去了往日的价值,而村民谋生再也不能取之小清河。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刘允民对小清河有复杂的感情。“我们祖祖辈辈都用这河水浇庄稼,这河水养活了乡亲们,对我们有恩。”但在小清河污染严重的年月,像许多村民一样,刘允民对这河水生出了怨恨。“宁愿让庄稼旱死,也不能让那河水弄脏了庄稼地。”

  据了解,小清河是济南市主城区唯一的泄洪和排污河道,绕城高速以内约48条支流河道或多或少地有污水流进小清河。根据济南市环境保护局水环境管理处提供的资料,小清河济南段从源头睦里闸到城东洪园闸约有290多个排污口,济南市目前已有小清河沿岸4座污水处理厂、城区河道沿线8座污水处理站,以及分散的近200个中水处理设施,然而现有每天的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水实际排放量之间仍有约10到15万立方的缺口,这部分污水没有处理到位而直接进入小清河。

  一个更加严重的情形往往被忽视:在污染了地下水源之后,污水破坏了土壤,沿河两岸粮食大面积减产;水产养殖和莲藕种植遭到毁灭性打击;小清河的水生物也基本灭绝。当地老人们常说:“宁要历下区一间房,不要小清河边一套房。”

  小清河落寞了,板桥庄也再不复当年杂货汇集、车水马龙的盛世。靠河而生的板桥人也逐渐脱去了耕种捕捞的生活方式。

  小清河治理的生活样本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综合治理到1996年较成规模的一次治理,再到2007年以来的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公开资料显示,小清河济南段的治理已投入近百亿资金。近百亿改变了什么?老济南们看到:昔日的“小黑河”、“小臭河”如今宽了、美了,然而走在河边新铺设的路面上,垃圾和污水仍让人觉得小清河难以亲近。

  为什么投入近百亿却清不了一条河?“虽然我们在市区多个支流河口水面上设置了拦截网,但只能临时拦截水面上的垃圾,垃圾多了以后就会从网下钻进小清河。”记者从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铺设管线、实施截污工程未必能保证市区污水不入小清河。更有甚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污水处理厂在检查时不排污,不检查时又开始排污。”

  这种乱象由来已久,一位曾参与小清河治理的人士告诉记者,当时每个街道办事处分一段,然后自己化缘找钱雇人来治理,那些施工队的专业素质非常一般,治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主河道治理确实有成效,但是更重要的是源头保护、市区河道的治理和污水处理。”原济南市人大代表赵玉文说,投入太多在主河道治理上,源头保护和排污管理不到位,小清河的整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水质虽然无法恢复当年的清澈,但在这20年的治理过程中,板桥庄居民的生活条件开始得到了改善。

  首当其冲的便是住房。60年前的小清河,河道很窄只有30米。很多板桥庄村民都住在小清河畔,后来河道拓宽,旧址拆除,政府分三批重新规划了板桥村,第一批的主要劳力来自于劳教人员。

  第一批的换房政策是两平方旧房对换一平方的新房,引起了村民极大的不满。所以政府在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政策上也改成一对一的合理换算方法,并且将第一批的差额补齐。这样的安置让一大部分板桥人生活水平提高,甚至旧房能兑换四五套的新房。有的村民便放弃了以往的工作,开始以房为生。

  如今,随着小清河河道和沿河生态的治理已经列入山东省和济南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小清河的环境也随着生活逐渐优雅起来。

  河堤绿树成荫,河道旁也变成公园,并有配套的健身器材。但水质却因为污染严重而只是变清澈,臭味有所减少,并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模样。村民们已经很高兴,因为又能与本已渐远的小清河亲近了。

  ■延伸阅读

  小清河治污大事记

  1988年5月24日,省七届人大第三次常委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小清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决议》,并批准实施《小清河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实施规划》。

  1994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山东省计委、水力、水产、旅游、环保等13个部门共同编制了《小清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省环保局编制了《小清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专题规划》,于1995年经山东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6月14日,山东省人大第13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小清河水污染防治条例》并颁布实施,为小清河流域治理从法律上提供了保证。

  1998年6月,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完成。

  1999年1月1日实施了工业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零点行动”。

  2007年6月25日,济南市小清河开发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心设立。

  2007年10月12日,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方案正式出台。此次综合治理将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立足于现实“整合资源、改造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发展经济”总体目标,将小清河沿线打造成为济南市新的经济发展带、靓丽的景观旅游带、宜人的生活休闲带。

  2007年11月6日,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开工,这标志着小清河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次综合治理进入全面提速实施阶段。

  2008年9月24日,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南岸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公布,投资8000万元建设集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娱乐休闲、商贸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景观河道走廊。

  2009年9月10日,小清河板桥广场开放。

  2010年10月,滨河新区大明湖至小清河通航河道规划实施,滨河新区大明湖至小清河通航河道规划为济南市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

  2012年4月29日,小清河正式恢复通航,并且在近900年航运史上首次开打“旅游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