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将日照茶从“死刑”下抢救过来

2012-05-04 22:21 未知/ 杨百会 /

  本刊专访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洪刚——

  《齐鲁周刊》:现在日照绿茶总体种植情况如何?

  袁洪刚:目前,日照市茶园面积已达到12万亩,茶叶年产量7000余吨,分别占全省的50%和65%以上,茶叶总收入5.3亿元,成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规模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而且茶叶已成为日照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齐鲁周刊》:从1966年起,茶树越冬技术一直无法突破,很多茶叶专家对山东发展茶叶持怀疑态度。1992年,你在莒县搞起了全省第一个茶树大棚。还有哪些科技创新使“南茶北引”顺利进行?

  袁洪刚:不可否认的是,在茶叶种植方面,山东存在着先天不足。由于茶树是南方喜温作物,引种到北方后由于冬季干旱少雨,低温时间长,极易造成茶树冻害,导致茶叶减产甚至绝收。如何克服越冬冻害,改善茶树种植环境,提高茶园温湿度,是曾经困扰我们的难题,很多专家已将茶树越冬技术判了死刑。

  除了大棚技术,我们在栽培技术上实现了一些创新,比如“茶树抗寒单株筛选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