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佛法与世俗情缘
山东佛教地理——
当代社会,谈佛近于一种时髦。义工、居士、净人、沙弥、比丘、方丈……以佛的名义,现代寺庙里的各色人等信仰与自我救赎,让人应接不暇。
古代中国,存在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当今社会值得追问的是:那个离地三尺的神明哪儿去了?
千佛山的钟声响彻千年;山林深处的灵岩寺依旧保持着其“隐士”的真身,吸引各界名流前往驻足;庆云金山寺从废墟里站起来,重新以绚丽的身姿吸引人们前去观摩;汶上树起“中国佛都”的大旗,古代佛陀重新进入当代官员和民众的视野……
我们以考察山东佛教地理的方式,来探寻千年佛法与当代世俗情缘的各种纠葛。在这里,我们能否寻得一方净土,与神明对话,与心灵对话,与缺失的信仰对话?
(本专题12-23页)山东佛寺,从泰山到青州
从汉明帝梦见头顶光明的金人,到两位高僧用白马从西域驮回经书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时间已过两千年。东西取送佛经之路两行脚印交叠前行,鸠摩罗什自西向东,玄奘由东往西,“望人骨以标行路”的殊死翻越作为文化交流的壮举被永久铭记。
公元351年,东晋初,前秦皇始元年,号称“山东第一寺”的神通寺兴建,为山东最早的大型佛教寺院,其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的通天峪。
泰山佛教以禅宗为主,汉代最早传入,至东晋朗公来泰山,佛教才开始兴旺起来。一时间,齐州泰山成为山东最早的佛教中心。朗公在岱阴东北麓创建神通寺,同一年,在西北麓方山建灵岩寺。灵岩寺是禅宗北派降魔禅师讲法所在地,影响很大,号称“海内四大名刹”之首,鼎盛期僧众达1000多人。
100多年后,北魏时期,山东另一个佛教中心青州,著名寺院龙兴寺兴建。412年,我国第一位到印度取经的高僧法显,携带大量经文,自海外归来,在青州居住译经传教,停留一年。南北朝时期,青州建有大量的寺院,总数约有200余所。
在山东省博物馆保存的佛像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自青州,精美的佛教造像艺术,堪与同时期的龙门石窟、莫高窟媲美。以泰山和青州为中心的山东佛教文化流传至今。
而今,重修旧寺和新建寺庙成为一股热潮。2004年,庆云县海岛金山寺重建,占地一千余亩,常住僧众数百人,是华北地区颇具规模的净土宗专修道场,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寺院之一,被评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一百个地方”之一。
去年10月,在海岛金山寺,本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庆云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心灵的宁静而来,少则两三天,多则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以金山寺为中心,或租房或买房,边生活边修养身心。他们有的来自河北、河南等省份,也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华侨。
信仰缺失者的彷徨:“普度众生”与“为人民服务”
当一个小偷出现时,他们说,“打死他!打死他!”,他们不管他偷东西的理由是什么,也不管这条生命对于其他人意味着什么。
当吸毒的人染上了艾滋病,他们说,“罪有应得!”
当小姐在发廊里被嫖客伤害,他们说,“谁叫你要做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
不干正事,假货泛滥,追求神通,高人频现,成名无底线,虚假捐献,为富不仁,社会诚信差——有人提出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史学家章立凡说:“如今,我们信仰宗教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求佛保佑升官发财,我就给你香火钱给你塑金身,这是跟佛神做交易。诚信、道德体系在这个社会不复存在,一切向钱看。”
佛教信仰的逐渐“回暖”,似乎是应对信仰缺失的一个“良策”。
2006年,《南方周末》发布了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调查报告,人均财富超过22亿元的60位富豪,多数信仰佛教。
社会公平的缺失和法治的不健全,使有些富人的致富之路极其偶然,有的甚至充满了原罪。虽然一夜之间成为了明星和英雄,但却缺乏安全感,精神上处于无根状态,急切希望寻找所谓生命的价值和支撑。
另一方面,商人信佛学佛,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着宗教信仰或者对宗教文化感兴趣,他们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
在青岛双星总部,矗立着一尊大弥勒佛像。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是这样解释的:双星的员工大多来自于落后地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到工厂就是打工赚钱,还不太容易接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类的教育。所以汪海就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把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心愿统一起来了。他还说:“佛教里蕴藏着优秀的思想文化,如它提倡的道德、觉悟、敬业等精神就很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佛教宣扬的‘普度众生’与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有共通之处。
与时俱进的佛教,被妖魔化的“大师”
中国自汉代以后,教育主要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儒家教育,另一个是佛家教育。
儒家教育以孔孟之道为主,由礼部尚书负责推动;佛家教育则直接由皇帝亲自推动。“寺”是由朝廷设立,直属皇帝管辖的一系列机构。建立佛寺的目的,第一是将梵文经典译成汉语,第二则是讲经教学。所以,佛教的真义,是一套教育体系,而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宗教,这是中国的佛教有别于基督教等的关键所在。
某种程度上,“佛”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宗教搭台”让“经济唱戏”,最终使得信众的“信仰”迷失在商业的“承包”之中。
不知从何时开始,网上盛传起“出家人年薪十几万”的消息,继而出现了“尼姑名牌店大采购”的视频,直至去年以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嫖娼被抓”和“普照寺住持释果证600万买豪宅”的传闻相继出现,这一切似乎正在验证窥私者的推理——出家人已妖魔化。
备受关注的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说:“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目前为止,学诚法师的“和尚博客”点击量已突破950万。他创立的佛教界“自媒体”——载有网络佛学院的“龙泉之声”与博客及微博,共同在僧俗之间建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网络道场,“在今天,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鉴真大师也会开博客”。
■相关链接山东著名佛寺一览(部分)济南神通寺
建于351年,号称“山东第一寺”。
济南灵岩寺
建于351年,“海内四大名刹”之首。
济南兴国禅寺
位于千佛山上,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扩建,改称“兴国禅寺”。
青州龙兴寺
建于北魏时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2006年重建。
滨州天王寺
位于滨州市滨城区,建于元朝末年,原名天王堂大佛寺。
桓台华严寺
建于隋代。
泗水安山寺
建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原名安山涌泉寺。
阳谷海会寺
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南街,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
临清大宁寺
建于宋朝,多次增建、续修,为山东省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
汶上宝相寺
汶上被称为“中国佛都”,宝相寺建于唐代,为古代著名寺院。
青岛湛山寺
1934年,高僧倓虚大师创建湛山寺。慈舟法师、弘一法师曾来此讲经。湛山寺是我国最年轻的汉传佛教寺院,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泰安玉泉寺
南北朝时由北魏高僧意师创建,后屡建屡废,1993年重建。
临沂宝泉寺
约建于唐代佛教盛兴之时,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为沂州四大古寺之一,近年重建。
庆云海岛金山寺
建于隋代,毁于明代,相传唐代高僧玄奘幼年在这里出家。2004年,杭州天目山齐素萍居士筹资2亿元重建。
齐河定慧寺
2009年3月开始建设,是齐素萍为方便济南的居士修行而修建。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