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中国的俄罗斯遗产

2012-03-21 08:42 未知/ 本刊编辑部 /

  在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之间,美国和欧盟毫不掩饰喜欢前者,而中国人似乎偏爱后者。自第一次当选总统以来,普京在中国的形象似乎就没变过:阳刚、完美、强健有力,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中国人眼中的普京,还隐含着什么?

  3月5日,俄罗斯选民作出了抉择,普京将在五月第三次出任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总统。众所周知,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头向西,一头向东。而今它的鹰眼较前更多地瞄向了东方。对于奥巴马姗姗来迟的电话,普京表示他当选后将首访中国。

  十二年前,普京上台后大力推动俄中关系发展并给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赋予了真正的内涵。俄中关系发展到今天的高水平,普京可谓功不可没。

  从战略高度来看,普京指责美国一直企图在对涉及俄罗斯的问题插手,包括影响俄罗斯大选进程,俄对美国要在欧洲建立反导系统计划感到不安,因为这威胁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利益。而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使中俄两国同时都面临压力。为了遏制美国在亚太地区势力扩张的企图,俄罗斯选择了与中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两国最近十年在经贸、能源、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有目共睹,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去年达到800多亿美元,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

  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面临着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消极影响,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国家对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高度依赖等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西伯利亚、远东广袤的土地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普京的另一块心病。可以说,加强俄中经贸合作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笔没有风险的投资。

  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需要一个强大而成功的俄罗斯,中国的经济增长绝对不是威胁。

  再次归来的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历史积淀,又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个与我们共享着漫长边境线的北方近邻,历史上俄罗斯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孕育生长于黄河——长江、伏尔加河流域的两大文明,各以其独特民族风貌与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彰显于世,彼此之间又有着怎样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联?

  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和文化语境中追根溯源,试图寻找真正战略伙伴关系的文化来源,也试图寻找新时期国家关系中的文化因子。这种期待,恐怕已经超越了单一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