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的账单
特首曾荫权身陷“富豪门”事件,使得香港刮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廉政风暴”,并将香港廉政公署这一机构推到了大陆民众的视野之内。
“香港胜在有ICAC”,这句话在香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廉政先锋》等剧集中的“请饮廉记咖啡”台词也深入人心。“法治、诚信、廉洁”,香港廉政公署被认为是香港核心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而这将是廉署成立38年来,第一次调查它唯一的上司政府最高首长——曾荫权的账单里,承载着怎样的政治生态?
一场“瓜田李下”引发的香港廉政大考
曾荫权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听费玉清了。
这位香港特首前一阵赴澳门度假时,为了能亲眼见到偶像演出,带老婆坐上了某赌场春茗晚会的主席桌。可能是自知不妥,他在席上坐立不安;当看到有记者拍照时,满脸愕然的曾特首没胆子冲上前去质问“你是哪里的”,而是拽起老婆就往外撤。结果拍得独家的报刊翌日以“偷赴澳门赌场活动,曾荫权败走江湖派对”为题,将曾特首放上了烤炉。
闻到腥味的媒体蜂拥而上,发现惊魂未定的特首回港时竟然搭乘的是某富商的私人游艇。这在一向警惕“官商勾结”的香港媒体眼中,无异于重大丑闻,于是标题升级成了“丑闻爆不尽,曾荫权贪完再贪!”没开天窗,报纸也大卖。
除此之外,媒体还跟拍下身为基督徒的曾荫权与妻子在黑色平治房车接载下前往主教山望弥撒。有前往主教山的澳门市民称,一名猛男阻止他进入教室,叫他稍等,言辞间颇为不满特首“扰民”。
第三天,眼见市民在网络上质疑不断,而自己又不能封禁Facebook,曾荫权坐不住了,主动接受TVB专访,向市民主动坦白过往7年中一共有4次应邀乘坐富豪的私人飞机游艇外出,但强调都按照市价给了票价,只是贪个方便;而且在船上绝无官商勾结,“我在船上只吃了早餐,就是水果、猪骨粥、油面,船上唯一的娱乐就是电视新闻,没有卡拉OK,没有人特别表演,更加没有任何赌博在内。”他保证只有当朋友的生意和他的工作没有利益冲突时,才会接受邀请。
曾荫权和主持人聊得兴起,颇为骄傲地提到自己在职期间为了避嫌,没在香港买一座物业;因此在7月1日卸任后,他将和太太一起租住到深圳的“东海花园”。于是,曾特首再度中枪:报纸迅速挖出“东海花园”的老板黄楚标同时是香港数码广播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而数码广播的主席则是曾荫权年初用酌情权特批的。
这关系够纠结吧?可香港立法会看得懂,以民选议员为主的内务委员会一纸召令,邀请曾荫权一周内赴会解释,还有议员正式提出弹劾的可能。
但这明显还不是最衰的,因为还有反对党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将曾特首告上了廉政公署,那里是TVB剧中一向由帅哥扮演的六亲不认的ICAC。虽然特首是ICAC的直接领导,但是他们说了:查!
但又有消息传出,廉政专员汤显明与东海集团主席黄楚标一起打过高尔夫球。汤显明随后就此事做出书面申报,并根据内部申报机制回避处理有关个案,包括不参与和事件有关的任何决定。
廉政公署被认为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这将是廉署成立38年来,第一次调查它唯一的上司政府最高首长。曾荫权很淡定,他自我总结说,自己多年来对得住良心,45年公务员生涯一直跟足规矩;但“一直自以为是”,发现自己跟市民的期望有落差,市民的期望是“不但要清白,还要whiter than white(比白色更白)”。
他一定知晓,此前,香港人开车上班,打开收音机,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正在用嘲讽的口气,谈论那部在礼宾府里面,据说是一家地产公司馈赠的跑步机。
时髦的博客、透明的礼单与飞来的“强拆”:“没办法,谁叫他是特首”
自称“喝香港水,流香港血”的曾荫权,1967年以预科学历晋身政务官行列,30多年在行政官场内步步高升——2001年因陈方安生辞职而接任政务司司长一职,2005年6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成就港产“公务员”的治港传奇。
去年,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开支,成为港人津津乐道的讨论话题。过去四年的40次外访中,有曾荫权发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2008年6月他在前往美国休假期间,机票钱是自己掏腰包,而32次内地的活动中,大部分活动的住宿费用均由主办单位负责。例如他于2010年4月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除去往返机票5572元外仅支出了511元;而2008年拜会广东省新任省委书记汪洋时,仅花费420元。
此外,港府特首办曾公布曾荫权的公务礼物名册,除了将当月18件价值均在400港元以上的礼物全上交政府,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访港赠给他的花瓶也不例外。
作为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一直以来以其政府的廉洁与高效而闻名,首先就是体现在财政透明上:港特区政府各个部门的费用开支情况会悉数在审计署官方网站上公布,供所有市民阅读。
香港人对特首要求高,还可以从曾荫权被要求拆除“包阳台”违建一事上看出。
2011年6月,曾荫权位于中环麦当劳道碧云楼的寓所涉嫌违建,香港屋宇署查验后向特首发出劝喻,要求拆除围封露台的落地大玻璃窗。其实,玻璃封闭露台在香港很常见,碧云楼其他包阳台的公寓,仍然保持现状。有的士司机评价,“违建”明显针对特首个人,“但都无计没办法,谁叫他是特首”。
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曾说,香港社会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要求比一般人高很多。地位高的公众人物一定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加小心及守法,因为在香港没有特权。
法治、诚信、廉政:“利益输送”香港人的核心价值
特首曾荫权身陷“富豪门”事件,虽然度假时接受富豪款待,乘坐私人游艇或私人飞机,他都付了钱;在深圳向富商租楼,他按租楼市值付款签约……但这些行为仍被香港传媒接连揭发,直指涉及法治、诚信、廉洁等香港核心价值。
“利益输送”,正是公众质疑的焦点。而2009年曾荫权在发布其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时,也曾被一只小小的节能灯泡给噎住了,吐不出来,也吞不下去。
本来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曾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给每个香港住户派发100元的现金券,鼓励他们购买节能灯泡。但是有好事者发现了一个细节:曾荫权特首亲家是飞利浦电灯泡在香港最大的代理商,而这个灯泡正是节能灯。
当然,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香港人和媒体认为曾荫权特首的这个施政措施是官商勾结,有贪污的嫌疑。但是大家都在讨论,这里面是不是涉及到“利益输送”呢?
利益输送是指掌握一种权力,而利用这种权力制定的政策,可能会给自己或者亲友带来好处。这边媒体的窥视镜已经打开,那边立法会也迅速出台了五条措施跟进这件事情:曾荫权吞下这只灯泡实在有点困难,但是吐出来也并非那么容易。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在质疑。香港《信报》余锦贤的专栏就为读者算了一笔账,假设真的有利益输送的话,那么曾荫权的亲家会因为这个政策获利多少?九十三万七千五百元。要说曾特首为了亲家这九十多万元的私利,去制定这个政策,不能说不可能,但是动力总没有那么大吧?
但正如古人所言的:“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闾丘露薇在评论中就提到,前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因为在公布财政预算案宣布私家车加税前,为自己的娇妻伏明霞买了一辆车省了十多万元,就被迫下台。曾特首如何避免重蹈前车之鉴,还真是对他政治智慧的考验。
曾荫权在电台节目中说,出任特首是终生荣誉,却也要付出代价,不仅自己要付出代价,家人也要付出代价,但还是值得的。而香港传媒和公众质疑曾荫权操守,正是不容香港成功的要素遭侵蚀而令香港沉沦。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