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赖昌星娱乐病:谁制造了赖氏“焦点”?

2011-07-25 07:32 《齐鲁周刊》/ 杨百会 /

  每当大洋彼岸的赖昌星有些许风吹草动的时候,此岸的人们不可避免的开始翻旧账,将这部12年未完的大戏向前温习一下,编写自己心中足够精彩的剧本,并怀着复杂的心态期待高潮的到来。

  这似乎已成为一种病态的娱乐。为什么赖昌星总是会成为焦点人物?我们到底期望看到什么?

  一座红楼,其实是很多人梦想的“家园”

  2002年6月27日,两位厦门书商在当地最繁华商业区——中山路大打出手,起因《远华红楼》一书热销,书商们争抢市场。据了解,厦门当地这类书刊已多达20种,绝大多数为非法出版物。

  《红楼小姐曝赖昌星案红楼内幕》、《赖昌星红楼美女一一点评》、《厦门远华大案》……书摊上、网络上,关于赖昌星的段子和书籍林林总总,不计其数。

  赖昌星每每蠢蠢欲动,国内各大网站专题讨论、报道,各大媒体竞相评说,所为者何?为什么,一个人的能量如此巨大?

  是什么让我们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一个农民出身的人依靠中国官场“潜规则”起家,造就了红楼传奇,至今某些人谈起“赖哥”的红楼,那还是他们神往的地方,念念不忘。

  在“远华”那幢臭名昭著的“红楼”的7楼,是赖昌星的办公室。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头鱼鹰盯住了一条肥美的鱼,上面题写了“天下唯我”四个字。

  这活脱脱地刻画了赖昌星的真实心态:他自己犹如一头鱼鹰,要猎取的是他所需要的任何鱼儿。“天下唯我”,即一切唯他赖昌星所用、所有、所得。

  1996年,赖昌星投入上亿元资金兴建了红楼。这幢外表看上去略显土气的7层小楼,里面却富丽堂皇。

  经过红楼的“洗礼”,无论急吼吼的贪得无厌者,抑或假装斯文儒雅的“谦谦君子”,无一漏网,统统为赖昌星所猎获,一个个俯首帖耳、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于是乎,一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人从此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导演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走私大案。

  其实,让我们每个人“嫉妒羡慕恨”的是:为什么不是我躺在红楼里面,一边听着《让我轻轻的告诉你》,一边书写“春天二重唱”……

 

  当“皇帝”成为阶下囚

  赖昌星出身贫寒,小学未毕业,曾种地、捡破烂、当工人,早年,他务农之外,也很有生意头脑,创办了服装、雨伞、印刷等工厂。1991年移民香港时,已拥有几千万资产。到香港后,他主要从事房地产生意,获利丰厚,然后回厦门成立远华公司,开展房地产和电子业务。

  赖昌星的走私人生颇具戏剧性,他仿佛是香港电影中黑社会大佬。他建立了一个由金钱、美色和权力构成的庞大名利世界。

  凡是认识赖昌星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擅长结交朋友的人。为了结识高官,他采用了很多手段。如重金邀请高官到厦门考察,在他办公室,悬挂着许多张跟领导与官员的合影。有一年过生日,他邀请了200名重要的嘉宾,每人10万元红包,由于他出手阔绰,跟不少高干和高官都称兄道弟。他还把厦门市领导、海关、公安、商检、边防、银行等部门关键人物的子女高薪聘进公司。

  为了全面控制官员,他在红楼拍下声色录像,留作要挟,在他办公室浅蓝色保险柜里,常年放着现钞,随时贿赂前来拜访的官员。

  在1997年,他走私的成品油竟占中国三分之一市场,单是漏税,就达200亿元,令人惊异。在厦门随处可见“远华”的名字,大厦、商城、娱乐城、大酒店、足球队……形成一个走私商业帝国,而赖昌星,则是这个帝国的皇帝。

  但是仅仅几年之后,“皇帝”成为了阶下囚。

  之后,人们开始猜测,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何将自己的下半生安然度过?这是悬疑电视剧,而且现场直播。无关乎生死,只要是赖昌星,人们就没法不关注。

 

  “怀念赖昌星,怀念油价一块多钱的日子”

  当年赖昌星嚣张时,平均3天就有一艘万吨油轮闯关卸油;每天有20几个集装箱的走私香烟落地;8000多台走私汽车从这里流向了全国其他地区;专为走私服务的地下钱庄每年换汇数以亿计……

  赖昌星走私了大量成品油是不假,但他却把成品油的价格只定在1.7元左右;“石化双雄”现在不走私,却把油价提到了5倍以上,这不免有些纠结。

  难怪有网友至今“怀念赖昌星,怀念一元多油价的日子”。

  怀念赖昌星的不仅仅是司机们,还有远华球员、老乡、情人……相当一部分人不断为赖昌星“翻案”。

  发家后的赖昌星给人的印象从来不是一个小气的人,矮小粗壮的他给人以闽南豪客的气魄。

  2008年远离中国足坛的厦门足球队,在当年也曾经是无限风光。从赖昌星当上厦门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到他潜逃的580天内,远华集团在足球上的投入超过1个亿。包机加四星级酒店、送球迷去客场加油、每个主场买上万张门票送人、球员薪水冠盖甲B……

  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一遇洪灾。远华集团组织十几辆大卡车,满载赈灾物资,从厦门开往江西九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赈灾义演晚会上,赖昌星捐资上百万元,受到全国工商联的表彰。

  早年穷困的赖昌星“发达”后不忘回报桑梓。福厦高速公路开通后,他在出口处公路上建造了一座人行天桥,为乡亲提供方便。

  他出钱重建了他年少时就读的晋江青阳烧厝村的一所小学,后又出资数百万元建造一所远华中学,着实为家乡建设做了点实事。

  他还在老家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对村里60岁以上老人施恩赐惠,每人每月统一发给500元津贴,赖昌星为此每年要支付100余万元。据说,远华案发后他家乡仍有人为他说好话,“不管他做了什么坏事,不能否认他为我们家乡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但如果这一切都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无关,谁还会去“怀念”赖昌星呢?

  ■相关链接

“红楼”名人今安在

“春天二重唱”的未知数

  代表人物:董文华、杨钰莹

  作为中国民歌界威威赫赫的女一号,曾经连续多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星眸流转的董文华却因一段红楼孽缘,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政治纪律上触及了广大观众所能容忍的底线:因为与赖昌星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董文华被清扫到了歌坛的边缘。

  今年6月,中国文联《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系列献礼演出在京上演。董文华名列中国文联牵头的颂党节目,歌星阵容强大,并作为献礼在京演出,这应当是董文华“真正复出”的一个标志。

  2008年央视国际网站专门进行了“董文华想复出并冲击09春晚你还愿意看到她吗?”的观众调查,结果董文华获得62.98%的观众支持率。很快董文华的出场费也疯狂地涨到10万元左右,并出现在《国剧盛典回响30年》演唱会上。

  以《春天的故事》压轴演唱的董文华姗姗来迟,不走红地毯,不接受任何新闻采访,着军装上台,唱完便走,极力回避着记者,却回避不了身后的诟病与议论。

  地方台献唱、新专辑发布、再度亮相央视……目前董文华颇有回暖之意,开始“春天二重唱”。

  另一位与赖昌星有染的歌星杨钰莹,淡出歌坛后,曾到世界周游,也去过加拿大读书。直到2000年,她加进姐姐杨晨丽开的深圳世纪星辰文化有限公司,发唱片重新出发,但反响并不热烈。

  早前,有网友爆料在加拿大见到杨钰莹。今年6月,年届40的杨钰莹出现在深圳。她已经在某小区买房,并很有可能定居深圳。年届四十的她美丽依旧,保养得相当好。

 

  被“艺术”掉的海关关长

  代表人物:杨前线、李纪周、庄如顺

  事过境迁,我们回头来看赖昌星的发迹史,其实,也就是他的一段活生生的行贿史!而“引其所好,投其所好,圈式渗透,隐蔽间接”则是赖昌星无往不克的十六字法诀。

  关于行贿赖昌星有这样的语录:“送钱送女人大有学问,最重要的一点是别让人感到你是有意这么做的,那就没意思了!”其中厦门市海关原关长杨前线便成为了赖昌星隐蔽间接、不着痕迹的“艺术化行贿”宝典下的猎物。

  为投杨前线所好,打开海关的缺口,赖昌星准备了一个大美人。在赖昌星“艺术化”性贿赂面前,杨前线一败涂地。

  远华案发,从国家公安部副部长到福建省公安厅厅长,从厦门市海关关长到厦门市政府领导班子多人落马,省部级干部4人、厅局干部100多人,“症候群”式的贪污,恐怕与赖昌星“艺术化”的手腕不无关系。

  公安部原副部长、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纪周,2001被判死缓。

  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长庄如顺在时隔一审宣判死刑3年多以后,于2003年11月24日被二审终审改判死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