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高速公路不要浮云要空间

2011-07-17 10:09 《齐鲁周刊》/ 解永敏 丁爱波 /

  专访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亮︱︱

  “通车里程全国第一”只是浮云

  山东省的公路交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993年建成的济青高速公路,是山东省第一条成规模的高速公路。由于它联系了山东两个最大的城市-济南、青岛,也是山东省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收费额一度占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的一半左右。

  从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全国第一,山东高速仅仅用了5年时间。2003年,山东高速总通车里程率先达到3000公里,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资料显示,2005年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63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高速公路里程/国土面积为2.01,已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中的美国0.95、日本1.63和英国1.38,基本趋于饱和。

  “当时,我们的建设密度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处于适度超前状态。”孙亮告诉记者,以2007年建成的济莱高速为例,由于桥梁、涵洞、隧道众多,平均每公里造价达7000万元之多,建成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到现在济青南线一天的车流量还达不到济青北线车流量的十分之一,而且这条路大概要运营70年才能收回成本。我们所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70%难以收回资金,因为国家把收费期限规定死了。因此,我们集团再走高速公路这条道,前景非常渺茫,也就等于一直在给银行打工。”

  2007年11月30日,山东高速在省外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第一个项目建成通车,此后又相继成功运作了四川乐宜高速、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以及阿尔及利亚、巴哈马等国外路桥项目,其投资建设和经营领域拓展到了全国22个省份,遍及全球五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项目的投资,山东高速集团竟然没花自己一分钱。

  “山东高速集团进入铁路领域后再进入港口,加上经营管理着的几千公里高速公路,就实现了一个大物流。”孙亮主动放弃了所谓高速通车里程全国第一的虚名,也放下了背负多年的包袱,潜心实施“大交通”战略。由此,良性循环的企业大集团模式已经形成。正如孙亮对记者所言:“这是一种重建,这样的重建将引领集团‘独得天下’。”

 

  如何实施“大交通”战略?

  《齐鲁周刊》:从公路到桥梁、铁路,是否意味着山东高速集团业务范围的全面扩张﹖

  孙亮:是的。近几年来,山东高速集团注册资本从5亿元发展到150亿元,利税从7亿元发展到40亿元,经营收入从21亿元发展到185亿元,负债率从89%下降到58%,资产规模居省管企业第一位。集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投资、建设领域已遍及全国22个省。截止到2010年12月,中标合同总额达400多亿元;海外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遍布五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合同金额达到600多亿元。

  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是山东高速集团由高速公路向“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转变的重要一步,体现了集团从单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拓展到高速铁路、港口、桥梁、城际铁路、福彩双色球城市轻轨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经营理念。

  《齐鲁周刊》:“大交通”战略之下,山东高速集团曾经的主业——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将何去何从?

  孙亮:既然已经饱和,就应该把车流量大的路段加辅道,尽可能少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有其封闭性,收费站口不是随时都能上,应该把农村拉动起来。因此,普通路建设是发展的关键点,从目前来看,再继续建设高速公路没有多大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