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金城天府的黄金血脉

2011-07-03 17:27 《齐鲁周刊》/ 杨百会 /

  从古代的“金城天府”,到近代列强争先掠夺的对象;从李鸿章的洋务救国,到胡佛的中国淘金记;从“淘金小镇”的淘金故事,到机械化生产的财富梦想……招远,无穷无尽的故事背后,到底孕育着怎样的黄金血脉?从李鸿章到胡佛,近代黄金工业的历史脉络

  6月25日,本刊记者走进位于罗山脚下的黄金博物馆,胡佛及其夫人访问招远的故事被雕成塑像,供人参观。

  20世纪30年代,前清举人温方玉《方舆书后》记载:美国总统胡佛于清宣统年间携夫人亲来玲珑山观察,常称为世间最有价值之金矿。事实上,年轻的胡佛当时为采矿工程师,适逢清政府制定中国矿章,许以各国开采黄金之利,便亲临招远考察。

  近代黄金工业发端于清朝末年。

  1882年,广东商人郭德礼到招远玲珑山开办采金工场;1885年,李宗岱在李鸿章支持下,在督办平度金矿局同时派人到招远探矿,并于1887年试办“招远金矿局”。近代黄金工业的序幕由此拉开。

  1896年李宗岱去世后,由其三子李家恺(字道元)继承矿权。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氏祖孙三代在玲珑开采黄金50多年,跨越清代和民国两个时期。盛时年产黄金7000余两,雇工3000余人。

  在黄金博物馆,记者看到,招远黄金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图片、影像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先人采出矿石后,如何“用臼捣碎再上磨,以娟罗细,然后以水淘之”,让人很容易了解到古代提炼黄金的整个过程。

  参观完博物馆后,记者跟随导游进入到矿井体验区,这座已经废弃的矿井原是罗山金矿180矿井,矿井里各种采矿设施依旧保持当年的样子,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的标语挂在墙上,印证了那个逝去的时代。从矿井乘坐罐车,升到几十米高的地面后,就进入了实景展示区,选矿、氰化、冶炼,各个厂房依旧保持原来的样子,供人参观。

 

  穿越大宋:

  “淘金小镇”淘金记

  记者了解到,最迟春秋战国时期,招远一带就有采金活动。齐相管仲《管子·地数篇》中有“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金”的记述,招远是齐国主要黄金产地。

  北宋初年,大臣潘美奉旨督办玲珑金矿田,开启皇家督采黄金的篇章,一直延续到明朝。黑火药爆破技术的采用,使采金效率大大提高。1078年,金矿遍及全国25个州,产金1万余两,其中登、莱两州合计9500两,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89%。

  恢复宋代招远淘金原貌,让人心生向往。

  于是,在参观黄金博物馆过程中,记者刻意了解了一些关于“淘金小镇”的情况。

  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仿宋代建筑风格的“淘金小镇”,2010年8月29日在招远黄金博物馆旁边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这是中国第一家以古法淘金体验为主题的仿古小镇。

  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招远人就发明了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这一传统技艺采用铁锤、石臼、石磨、石碾、溜槽、簸箕、陶尊为工具,由手工操作的破碎、碾磨、拉流和熔炼等工序组成。自宋代至今,这一采金工艺影响深远。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以宋代采金场景和街景再现和游客参与宋代古法“淘金”为特色,还有戏院、驿馆等设施,完全恢复宋代的生活面貌。”

 

  血泪史:

  “宁失招远,勿失玲珑”

  6月26日,记者见到被称为“招远黄金活史志”的张丕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一段曲折的历史。

  “从1900年到1945年,德、美、日共从招远掠走黄金73.915吨。”张丕基说。1939年2月27日,日本侵略军少川支队率700名伪军占领招远县城,第二天就重兵占领玲珑金矿。

  1940年日本出版的《烟台大观》中有玲珑金矿的如下报道:“关于招远金矿的重要性无庸赘言,固其为东洋第一之优良大金矿,早知有开发必要。”这正好道破了日军入侵招远后为什么叫嚣“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金矿)”。

  1978年出版的《玲珑金矿史》记载道:“据不完整的资料统计,日本帝国主义仅在军事占领的六年半中,掠夺了黄金16.5吨,折合528,000两;白银38.45吨;铜6226吨,还有大量的硫。”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保证金矿完整收回,中共玲珑工委组织矿工积极开展护矿斗争,多次派人与军(日军)、矿(矿业所日方工作人员)两方谈判,虽然日本军方被迫放弃了撤退前炸毁矿山的计划,但仍不肯缴械投降。

  如今已80多岁的张万祥,当时在玲珑矿业所当办事员(日语翻译),至今还记得当年日本人投降前的情况:此时的日本人情绪低落,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兵力供应不上,1945年,警备科来了一批少年兵,小孩,十五六岁,他们连打枪都害怕。

  后来日军撤退时,所有仓库、街道、机器都打扫干净,门窗都关好了,该锁的锁起来,“我听姜宣(金矿地下党员)讲过,鬼子没走以前,胶东有个日本人反战同盟,负责人杜边和小林,他俩给玲珑日军和矿业所工作人员写过一封信,要求他们不要破坏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