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两个中国商人在越南

2011-06-26 22:03 《齐鲁周刊》/ 吴越 /

  曾几何时,刚刚开放的越南成为中国商人的淘宝“圣地”,很多人在那里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王勇:在越南炒股很赚钱

  越南于2000年7月宣布成立股票市场,刚一开始,中国“越南炒股一族”便悄然形成。

  早在1998年,王勇就开始到越南去做生意,从开始的1万元起步,慢慢积累到了50万元。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当地人说,越南也成立股票市场了。王勇想了一夜,要去“搏一记”。

  王勇立刻打听一切跟越南股市有关的事,首批上市的股票只有4只,这让他想起了中国股市初期的“老八股”,想想它们现在翻了多少倍。便一咬牙,铁了心要杀进去。

  他找了一位相熟的本地人,以其名义开了个户。作为回报,给了人家100元人民币,折合约18万越南盾。第一天交易是在2001年1月份,证券公司里面人不多,并没有出现中国证券市场初创时人山人海的场面。只有几只股票可以选,每周一、三、五交易三次,而且交易手段也比较落后,只能在证券公司里填单买卖。

  王勇选了越南远程通信光缆制造厂的股票,简称SAM,这是越南市场上成交量最大的一只股票。当时越南股市指数刚刚达到207点,SAM的股价是每股33200越南盾,他一口气买了1万股,折算下来大约需要人民币20万元。

  第二天,SAM就涨了,第三天,继续涨。第一次操作股票的王勇有些按捺不住,想抛掉,跑到证券公司一问,抛不掉!这才知道,越南股市当时实行的是T+4制度,要过4天才能抛出。

  一个月下来,SAM涨了14%。第二个月开始,他继续加大买入力度,最后将相当于约50万元人民币的全部资金买成了股票。几乎每天都在涨7%的涨停板经常看到。

  他发财了!半年时间里,投入的资金翻了近两倍。他仔细计算了一下资产,发现已经超过130万人民币了。

  抽了个空,他回国了一趟借了更多的钱。一周之后,带着近2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回到越南,转身就杀进了股市。

  5天后,2001年6月27日,一个他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越南股市创下了571点的最高点,我的财富也达到了峰值。

  邹青海:在越南投资矿山

  在邹青海看来,越南矿山正是各国尤其是中国商人眼前的“阿里巴巴宝藏”。近乎原始的矿藏开采手段,其品位、其集中度,广西社会科学院长篇论证之后,用了诸如“梦寐以求、喜出望外、不敢言表”等成语表达其感观。

  “中国商人如潮水来,又如潮水去,无穷无尽。”邹青海说,“100个中国商人到越南开矿,85人考察后放弃,留下来的5人亏、5人平、5人赚。”邹青海说。

  邹青海可能成为幸运的“5人赚”之列。2005年8月,邹青海与越南中央政府达成协议,获得了越南清化省挪山区古定一座年产铬铁30万吨铬矿20年的开采权。就规模而言,是中国在越投资的最大的一个矿产项目。

  铬矿属越南国家核心资源,邹青海作为来自浙江永嘉县的民间商人,能先于中国国家资本取得突破,给了商务部不小的震撼。

  “我算是劫后余生。”邹青海说。曾经,偌大的铬矿矿区,山上窝棚一片寂静,走到山底的中国人居住的二层搭顶小洋房群,能听到隐约延绵的哭声。“每栋楼之间相隔三四十米,哭声不高,但到处都是。”

  当时在古定采矿的主要是50多家广东商家,大多是1000多吨的小规模,用当地人的名字开矿,精炼后直接运往国内。

  2005年1月13日,越政府办公厅通报了潘文凯总理的决定,全国所有地方省份发放的采矿执照,一律回收中央,越南矿产总公司受到全面整顿。

  清化省的古定铬矿首当其冲。省里颁发的执照一夜作废,挂名越南人的中国矿区一片狼藉,中国民间资本损失2亿人民币左右。邹青海也卷入其中,10多年在越打拼所得尽数投入古定铬矿山的购买上,已危如累卵。

  “当时如果跟着其他人一起逃跑,连锁反应之下我会全军覆没,再也无法翻身。”邹青海不停地联系温州老乡,和越南各级官员接触,还多次咨询中国驻越大使馆,最终发现了生机所在:越南政府打击的是原材料出口,只要搞冶炼、成规模,中央反倒比地方好说话。

  邹青海联系到越南主管矿产的能源部和投资规划部,拿到两个部长的签字,以红头文件发下地方,而合约条件比原青化省提供的更好:一是允许中国人全资,不必分割联营利润;二是允许加大投资额度,投资项目增加到2000万美金。

  一边是全面开放,一边是国家利益保护,越南的对外开放政策处于微妙的平衡过程中。而中央和地方在开放政策上的缓急之别,正是其直观体现之一。

  “我手中的这个矿也曾有日本、台湾公司来谈,但根本拿不下来,他们不懂社会主义投资体制的实际逻辑,而这个我们懂;同样,中国国有集团也来接触,但承受不了很多商业之外的条款,我们在商言商,没有太大顾忌。”邹青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