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历史版图中的中国和越南

2011-06-26 22:02 《齐鲁周刊》/ 士齐 /

  中国对越南的影响无微不至,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抑或风俗习惯,以至于到了越南,你会以为这只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普通省份。

  千年故土,千年属国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挟横扫六合的余威征服了岭南地区,包括越南在内的岭南地区被划进了大秦的版图。

  这是越南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国版图,隶属象郡,此后的一千年这里都在北方王朝的有效管辖范围里。

  秦朝刚一灭亡,河北正定人赵佗就创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这位世界上最长寿的皇帝,“和辑百越”,治国有方,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给包括越南在内的“南越”带来了繁荣。赵佗打开了一扇民族融合的大门,将越南融入了中华文化圈。

  越南史学家黎嵩赞对赵佗歌功颂德,代表了绝大多数越南人的看法。他说“赵武帝乘秦之乱,奄有岭表,都于番禺,与汉高祖各帝一方,有爱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慑乎蚕丛安阳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教民耕种,国富兵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公元前111年,终于被汉武帝所灭。这个横亘南疆的政权维系了90多年,历经五代而亡。

  自此后,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直至中国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称为“郡县时代”。

  公元968年,丁部领趁唐朝末年地方封建势力纷纷割据之机,建立丁朝,取国号为“大越国”,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时期,成为半独立的“藩属国”。

  此后无论中原王朝如何更迭,越南的附属地位一直延续近千年,直到法国人的到来。

  1885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与越南的“藩属”关系。

  至此,中国永远失去了这个曾经的属国。

  汉字:贯穿越南整个民族血脉的文字

  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时至今日,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

  即使是在现在的越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有神龛敬奉祖先与神灵,与祭祀有关的几乎都用汉字,还有贴汉字对联的,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曾经熟读《四书五经》、《三字经》的安南人,他们的后代——越南人现在仍有大量的成语源自汉语,越南学者阮江灵在一篇论越南汉语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各类汉语借词中,汉越词占绝对优势。它的读音是唐代传入越南的一套读音。这可能是属于公元八九世纪唐人在交州地区传授的汉语语音。”

  汉唐及宋代的千年间,随着中土移民的大量涌入,中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与江浙、广东、福建等地不无相似之处,越南地域的语言和广东话、闽南话等语言一样,与中土“书同文”、“音相近”,逐渐成为或近似于汉语方言的一支。

  对于中国与越南语言的关系,越南学者阮江灵有这样一些例子:“越南的节日跟中国相差无几,也有元旦、元宵节、寒食、端午等节日。中国所尊崇的儒家思想对越南人来说十分熟悉,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在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的熏陶中长大。不懂汉字的老百姓通过汉越词能流畅地运用汉语成语,比如安居乐业、三从四德、温故知新、洞房花烛等。”

  越南人的中国式生活

  大约在7世纪的时候,筷子传入了越南,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为“箸”,现代越南语称为“difa”。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子的手指、用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在动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像水饺、豆豉、酱油、烧麦馄饨面、油条等,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

  “油条”相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民间的老百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就用面捏成秦桧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然后把他们俩吃进肚子。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炸鬼”,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ay”越语发音为“鬼”。

  越南习俗与中国习俗非常相近。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

  越南人使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越南没有“兔”,只有“猫”。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了越南变成“猫”了呢﹖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读音相似,结果“卯年”误读成了“猫年”。

  令人惊讶的是,在与越南人交往时,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属相,对方马上就可以根据干支循环的计算方式推算出你的实际年龄,而且几乎每个越南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