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新离婚时代

2011-06-13 09:49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最近公布的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几天时间,张柏芝、谢霆锋的离婚闹剧经历了开始、高潮、谢幕,婚姻问题从来都是人们窥探别人隐私的焦点。明星也罢,芸芸众生也罢,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古老中国,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

  对新事物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属性,离婚恰恰迎合了这种属性。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为了摆脱束缚自己的羁绊,离婚便有了源自本性的,以及文化的意义。

  这个曾经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该如何经营维护健康、文明、幸福、安全的婚姻家庭?某种程度上说,不断增长的离婚率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那么,如何将这种进步引到一个健康的轨道上去?

  离婚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独立和自由

  “婚姻就是一场男人和女人争夺话语权、经济权和掌控权的战争。”——电视剧《婚姻保卫战》。

  当争夺失衡,问题就来了。

  在中国,最新的资料显示: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是离婚主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

  离婚率前五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39%;上海,38%;深圳,36%;广州,35%;厦门,34%。

  80后男孩林波离婚的理由是:“她妻子太懒了,连内衣内裤都要送去干洗。”

  女孩唐娜的理由是:“婚前,他勇于担当的优点,婚后变成了独断专行;婚前,他善交异性朋友,以为他有‘女人缘’,谁知婚后半年他便出轨!”

  80后闪婚、闪离现象已普遍存在,父辈的婚姻也亮起红灯。“现在孩子可以自立了,家庭责任已经完成,不再彼此凑合了。”年逾50的向怀生叹道:“结婚20年,没有爱情的婚姻依然味同嚼蜡!”

  1980年,离婚率是千分之0.7,而今早已翻了不知多少倍。

  “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发起的挑战,‘新离婚时代’来临。”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后30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动荡时期。

  饱暖思淫欲。工作紧张,出差频繁,夫妻相处时间缩减,再加上社会交往的扩大,文娱场所的开放,异性结识和沟通的机会增多了,婚外情成为婚姻的最大“杀手”。然而,很多人为了仕途,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即使“三妻四妾”,离婚也是万万不敢。

  调查显示,1/4的家庭中妻子比丈夫受教育程度高,这经常引起相互不满、冲突,甚至成为离婚原因。在现代社会中,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高于由男方提出离婚的比例是普遍现象。据中国各地方法院统计,离婚诉讼中原告为女性的一般在2/3左右。

  据民政部门的一份资料显示,近来办理离婚手续者,有近1/5的人没有任何理由。为了寻找一种理想的婚姻状态而采取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先断掉自己所有的退路,然后去找一条通向幸福的捷径,“无理由离婚”闪亮登场。

  一旦时机成熟,人人都可变为陈世美

  喜新厌旧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美德”。

  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曾有过对婚姻的不信任甚至绝望,每个人都暗藏着一个离婚的冲动,一旦时机成熟,人人都可变为陈世美。

  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时代,一夫一妻制还适合富裕起来的人们,追求多样化的生活和享受吗?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出质疑。于是,掀起一场所谓“性自由”、“家庭革命”的社会文化浪潮。

  几百年来,中国人结婚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西方式的浪漫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存在的空间。1949年之后,在婚姻大事上的做法有了改变,由领导决定谁和谁可以约会,谁和谁不能约会,甚至连居委会的负责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发言权。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是过去式,而今,男女社会关系的转变为离婚提供了新的“养料”。

  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经济合作社”和“生育共同体”,加上“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的观念和大杂院式的群众监督,外在纽带对婚姻的稳固起着巨大作用。结婚是一生的大事,一辈子就一次。

  如今,男人有小金库,女人有私房钱,谁也不再离不开谁。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血缘维系婚姻的纽带也脆弱了。现代婚姻只能靠情感、心理、文化等内在纽带来凝聚,不行到时再“跳槽、换届、优化组合”。

  然而,就在国人遭遇近年来婚姻动荡冲击时,西方宣称那场持续30多年的“性自由”、“家庭革命”探索并不成功。

  离婚是可以承受之轻

  2009年,《时代周刊》发表文章称,“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婚姻家庭的解体造成的悲苦更严重,它使孩子受到伤害,单身母亲的生活陷入困境,给社会底层承受力最差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现在都市里增加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单身母亲。“‘拖油瓶’的中年女人再嫁谈何容易。”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朱明媚说,她们又当爹又当妈,心理透支、情感透支、时间透支、健康透支,一些人还经济拮据。不少女性发现离婚是从一个陷阱掉入另一个陷阱。

  恩格斯说,任何维系“死亡婚姻”的做法都是有悖人性的不道德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社会越进步、开放、民主,给予离婚的宽容就越多。

  “在结婚时,男人对爱情是不寄太大希望的。姑且有个完整的家庭,能够顺利地养儿育女、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够令人心满意足了。男人们永远难以理解女人们那种以‘看不出与你共同生活下去的意义’为借口而打算离婚的冷漠态度。”作家渡边淳一在小说《男人这东西》中写道。

  芭芭拉·怀特在《离婚文化》一书中分析:离婚是寻找一种更自由、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人们接受离婚,将其视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合法部分。这种思想试图将离婚归入社会问题,与当代婚姻制度相结合,并且树立其重要性,认为离婚是保护婚姻本身的“安全阀”。

  离婚在中国愈演愈烈之时,在国外,理性的回归正在进入大众视野。

  美国近日推出“健康婚姻”计划,鼓励人们选择离婚前,参加婚姻咨询和培训,最终再决定是否分手。韩国实施“离婚熟虑制”,法院接到申请离婚后,不立即受理,而是给出一定时间要求夫妻重新考虑,有子女的家庭是3个月,无子女家庭是1个月。

■相关链接

各省市离婚状况少数民族差异明显

  从离婚人数看,去年前两个季度,四川省有6.4万余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位居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之首,其次是山东和江苏,分别有53906和53756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

  2009年全国31个省份的粗离婚率,新疆、重庆和黑龙江排在前三位。上海、北京、天津则分别排在第六、八和九位。

  而在全国31个省份中,离婚登记人数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西藏、青海和海南。西藏有291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在31个省份中排名最后。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不同民族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离婚率不尽相同。比如新疆位居第一,而西藏则排名最后。

  直辖市和东北一直领跑

  31个省份粗离婚率排行中,我国4个直辖市以及东北三省均位居离婚率排行榜前十名。其中,东北三省位居第三到第五位,上海排在第六,北京和天津则分别位列第八位和第九位。最近10年,直辖市和东北三省的离婚率一直都是在前十位之内。

  东北地区的生活方式、婚姻观念比较开放、自由,即使分手也较少有亲属网络的阻力。此外,东北人粗犷不羁的性格和豪饮的习惯也会给一些当事人的夫妻关系调适带来负面影响。

  广东、海南离婚率偏低

  同样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广东、海南等省份,离婚率的增幅虽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广东、海南分别排在27和28位。而从1980年至2000年的21年间,上述省份的离婚率在全国排名也是靠后的。

  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在家庭价值、生育观念层面上仍较多因袭着“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意义,导致高生育率往往与家庭规模的扩大、总负担系数上升相伴生,自然也就降低了离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