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一块蓝宝石的社会身份

2011-06-06 09:09 《齐鲁周刊》/ 丁爱波 /

  当一颗昂贵的宝石在流水线的轰鸣中被批量制造出来,不可逆的生产也就让这个市场降了格,让宝石重新成了石头,其与价值、艺术性和稀缺性自然相隔万里。

  让人欣赏的还是藏在瑞士深山里传承百年的手表作坊。沉心静气,普通的钢铁在他们手中被时光镌刻,艺术气质便在看似怠工的缓慢中凝结了。于是,简陋的作坊,传递出了奢华的密码。

  从石头到宝石有多远?

  唯有稀缺,才称宝石。正因此,泰坦尼克里的“海洋之心”才能当得起一段旷世恋情。

  瑞士手表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它把手工作为灵魂,用手工雕琢着一个个美幻的手表梦,缔造着一段和时间机器的情缘。再联想一下,因为年年扩招,使大学生变得不再“值钱”时,他们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吗?

  蓝宝石是个血统高贵的行业,产业化自然是对其社会身份的轻佻。一场产业化运动,在快速催熟市场之时,产品自然变得千篇一律,亦不再稀缺。当一颗昂贵的宝石在流水线的轰鸣中被批量制造出来,不可逆的生产也就让这个市场降了格,让宝石重新成了石头,其与价值、艺术性和稀缺性当然相隔万里。

  让人欣赏的还是那些藏在瑞士深山里传承百年的手表作坊。

  沉心静气,普通的钢铁在他们手中被时光镌刻,艺术气质便在看似怠工的缓慢中凝结了。如此,简陋的小作坊,亦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因为它们在不知不觉中,传递出了奢华的密码。

  还有对宝石的消费。其作为装饰功能已退居其次,更主要的是佩戴者的身份与地位。

  形式各样的胸针,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鲜明的标记。当看见她的外套上别着闪闪发光的太阳或喜气洋洋的瓢虫时,各国政要便满心愉快;但如果是只螃蟹或者来势汹汹的大黄蜂,便没有那么欣然了。奥尔布赖特使用胸针主要是为了强调谈判的重要性,或寄寓崇高的希望,或抗议形势的迟滞不前,或表达自己能够代表美国的那份自豪。但她的每一枚小小的胸针,都被认为价值连城。对此,她听了只是笑笑,称一枚小小的胸针,如一只蓝色小鸟,坚定了自己的外交法则。其实,奥尔布赖特的身份,已经赋予了那枚小小胸针以灵魂。正如她头一次有机会佩戴一枚很普通的猴子胸针去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打算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俄罗斯在车臣地区人权问题上麻木不仁的态度,俄罗斯军队有合法理由打击叛乱分子,但出手太重只会树敌更多。她提出应该允许国际观察员进入该地区以保护平民,普京予以拒绝。在这件事上,普京对邪恶视而不见,一如奥尔布赖特那枚普通的胸针,代表出的是不另一种意义。

  一枚小小的胸针,如一只蓝色小鸟,坚定了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外交法则。外交家身份的奥尔布赖特,自然赋予了小小胸针以灵魂。因此,佩戴者的身份决定饰物的价值。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没有人能看出包哥妻子佩戴的是一块顶级玉石,而奥尔布赖特的胸针再普通,也让人不敢小觑。威廉王子的订婚钻戒,主宝石即便是一颗价值30万美元的18克拉椭圆形蓝宝石,如果戴在一位清洁工手上,谁会去注意?

  因此,这个世界“自有其权力体系,佩戴不发一言,却胜过滔滔雄辩。

  蓝宝石的忧患

  所有人都在惊叹蓝宝石的价值连城,所有人都在为一块财富意义上的石头欢呼。然而,一块石头对生态的漫性破坏,与其财富意义相比,定会受到冷落。

  这正是宝石商业道德的底线。只是,你在冲撞,我在冲撞,他也在冲撞。

  2005年,一篇《宝石山上真有宝石》的报道在杭州城内传播,而报道之后,在随后的六七天时间里,平时游客不算多的宝石山,市民、游客纷纷蜂拥而至,有的甚至全家老幼一起出动,到宝石山上看个究竟,还有的甚至带上工具到处挖掘“宝石”。结果,山体被敲打、挖掘的遍体鳞伤,到处坑坑洼洼,景区环境遭到重创。于是,有人大呼保护生态,有人却为财富继续趋之若。难以幸免的还有新疆的和田玉。因为玉的光鲜,和田玉龙喀什河被挖的千疮百孔,其严重遭受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很难挡住一夜暴富的狂潮。

  在最初对蓝宝石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开采非常简单,周围的村民,只要用铲子和钩子将矿石挖扒出来,再用锤子砸开,就可以用肉眼在砸开的石块中仔细寻找是否有蓝宝石。”

  据悉,当露天很难找到蓝宝石,开采原生矿的难度越来越大时,昌乐村民亦便开始把寻找蓝宝石的注意力放到自家的“自留地”里。第一个步骤是挖土,一般挖到地下八九米深,在出现红土的地方开始取土。然后,粗筛、细筛……于是,2002年下半年,昌乐县对全县蓝宝石实行全面禁采,并明确规定,至少10年不得复采。之后5年,蓝宝石身价猛涨。10倍,20倍……

  只是,面对堆就的财富,谁能听到蓝宝石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