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蒙住了中国电影的眼睛?
谁有办法阻挡时间的车轮压过我们的身躯?谁能熨平我们眼角的皱纹?谁能给这个在影像世界里挣扎的族群以灵丹妙药?
谁是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人
上个月,韩寒在将《战国》评为“烂片之王”时说:“在这个四月里,我看到的最佳的一部片子是罗伯·莱纳执导的《怦然心动》,和《战国》里一样,都是主角爱上了对方的眼睛,这部片子却感我至深——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中国电影的眼睛能够看到哪儿?
“李安,可能也包括吴宇森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从好莱坞制作团队回到中国制作团队以后,电影的制作质量下降了。比如说在《色戒》里面,场面调度和控制不是很好,包括出现上海的街道,你感觉那个场面调度很粗心,没有节奏感和层次,像是电视剧里面,街上随便放人走就完了。”贾樟柯说。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能看到好莱坞和内地电影工业的差距。同一个导演,甚至摄影师都从好莱坞请来的,但副导演、制片、当地的群众演员、服装、美术,所有的结合到一起,呈现电影工业能力的时候,这些在好莱坞拍得很好的导演,制作水平明显降低。并不是说这些作品不优秀,而是整个工业的确有很大的差距。
文章《谁是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人?》在评价李小龙时这样说:“李小龙在世界流行文化中的地位可同迈克尔·杰克逊平分春色。他融合了中国传统功夫与西方竞技形式,一人带古老的武术于西方现代社会。”
《时代周刊》曾说:“如今,这些往日的好莱坞肌肉男(施瓦辛格、史泰龙、查克·诺里斯等)只是偶尔在动作片中出现,或是忙于直接制成DVD的工作室,又或是息影从政。但是成龙在以《醉拳》一片成为东亚明星之后30年之后,仍然有横跨两大洲的事业:在家乡的粤语电影,在好莱坞的《尖峰时刻》系列电影。李连杰以《黄飞鸿》一片成为香港超级巨星之后,继续以《致命罗密欧》和《霍元甲》之类的大片在西方打拼。”
然而除了早年的李小龙和后来的成龙、李连杰,中国电影在西方的影响,后继乏人。
文化输出,不是输送工程师和老婆
“孔子不如章子怡”,在2006年,这句话曾经甚嚣尘上,引发多路人的论战。我们到底输出什么,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句话虽然刻薄一些,但说出来恐怕也没错:“菲律宾只能输出菲佣,而美国就输出F16战斗机和IBM的大型计算机。中国不如美国,但是比菲律宾强,清华为美国培养工程师,北大给美国送老婆。”
5月11日法国戛纳电影节再次华丽地开幕了。这次没有华语影片入围竞赛单元,但作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电影节,华语电影人仍然不缺席这次盛会。继香港导演杜琪峰和制片人施南生获选评委会名单,和陈可辛的《武侠》入选午夜放映单元后,不少导演、制片人携新片赴戛纳打市场。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法国热映的势头,徐克携《龙门飞甲》亮相,张伟平也将来推销张艺谋新作《金陵十三钗》等。也有为数不少的华人演员在戛纳各种活动中出现,比如巩俐、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和李宇春等。
从电影人自身角度看,这是扩大与世界同行交流和提高水平的需要,更可以获得知名度和商业利益等诸多好处。电影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只有华人电影越来越多出现在欧美国家屏幕上,一个古老的厚重的中华文明,和鲜活的真实的当代中国形象才会越来越多被西方人所认识。
但其实能进法国主流院线大规模放映的华语电影,平均每年不到一部,很难给人留下太深印象。普通法国人能叫得出名字的华人演员,算上早年的李小龙,至今也就成龙和李连杰等几位动作明星,再加上长居巴黎的张曼玉。平时在法国大众媒体上看到华人演员的机会寥寥无几,即使偶尔有,一般也是因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得选择一张中国面孔当封面。
巴黎时装周期间,范冰冰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在各种秀场亮相,还真引起了法国媒体注意,登出她的大幅照片——图说则是中国女演员李冰冰。就华人女演员在法国媒体的曝光率而言,最多是张曼玉,其他“国际X”云云,不知是中国媒体的善意曲解,还是明星公关团队的炒作而已。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