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中秋节是古代的情人节?

2010-09-21 22:21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本刊专访著名学者纪连海——


  无论从文化和农事的角度,还是觅偶婚配的角度,中秋节无疑是一个希望之节。那些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恬淡闲适的田园风情、满载喜悦的祭祀活动,向我们描画了一个逝去但并不久远的中秋景象。

 

  《齐鲁周刊》: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您提到三种说法,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源于古代的天象崇拜,可否介绍一下?


  纪连海:第一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秋报”习俗,祭祀土地神,祈祷丰收。但是土地跟月亮差得有点远,所以有人提出了第二种说法: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这种习俗少了,在很多少数民族中还有所保留。最典型的,彝族的阿细跳月。月下少男少女唱歌跳舞,在唱跳的过程当中寻觅喜爱的人。


  第三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它源于古代的天象崇拜,也就是祭月习俗。中国古代的人认为,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所以就要祭祀。


  《齐鲁周刊》: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


  纪连海:是的,举例来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跟月亮都有关系。陕西的民间故事说,杨贵妃在马嵬驿没有死,而是成为了新的月神,原来的月神就退休了。传说貂蝉一拜月亮,嫦娥马上嫌自己长得难看。不过这都是故事。


  《齐鲁周刊》:还有什么与中秋有关的关于月神的记载吗?


  纪连海:宋朝有一个人叫金盈之,他写过一本书叫《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了在山东(齐国)发生的一件事,齐国盛产鱼盐,有一个女孩,外号“无盐女”,长得很丑陋。她要站那儿,什么芙蓉姐姐、凤姐,统统都得靠边站。那年八月十五,她就在月亮下祷告,祈求月神让她变漂亮点儿。结果没过几年,齐王选秀,“无盐女”居然被选进宫去。又一年的八月十五,她正在月亮下看月亮,齐王就看上她了,日后居然做了王后。


  《齐鲁周刊》:各地中秋习俗各异,大都与丰收、祈祷等有关,您还提到有些地方中秋节也是情人相会的节日,堪称古代的情人节。


  纪连海:玩花灯成为很多地方共有的习俗,除了这个之外,山东庆云有祭土谷神的传统,叫“青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之外,还要祭祖。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在清末民初,中秋节晚上,广场中央会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赠礼物,如果姑娘高兴,还可以告诉你她家的地址。好比现在告诉你QQ号,你们就可以网上聊天了,就可以进一步发展。


  南方还有占卜的习俗。姑娘嫁不出去怎么办呢?月老为媒。月下老人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出现,凡是没嫁出去、没有主儿的独身老姑娘们,就应该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时的月下祷告。月老什么都管,你要说你是没对象的,你跟他祷告祷告,管;说你结婚了但没孩子,祷告祷告,也管生孩子。


  《齐鲁周刊》:古人创作了很多关于中秋的诗句、俗语,诸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有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纪连海:我算了算,过去这10年有8次八月十五云遮月,其中有6次正月十五月雪打灯。你说巧不巧?这不是说我们应该宣传科学,就是赶巧了,反正只要今年八月十五云遮了月,第二年正月十五十有八九会下雪。


  《齐鲁周刊》:您儿时、少年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纪连海: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根本就不过中秋节。只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月饼而已。


  《齐鲁周刊》:我们看到,周边一些国家也有中秋节,与中国的中秋节有什么不同?


  纪连海:日本人也过中秋节,他们叫十五夜,或者叫中秋明月。这一天要吃江米团子,黏米做的,圆圆的,叫月见团子。日本政府没有官方的中秋节,但是一些寺庙里有。


    越南的中秋节是小孩的节日。每年的中秋节都赶上越南三秋大忙,割稻子。小孩吃月饼,做游戏。新加坡也搞一些像我们现在的香港一样的舞火龙仪式。


    韩国有三大节日,一个是春节,一个是月夕,还有一个是元旦。月夕(中秋)早晨,所有的男子都要去祭祖,之后回家吃早饭,早饭一定要团圆。每当韩国过中秋节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城市是交通最畅通的——首尔,人们大都回家乡祭祖,留给首尔的就是无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