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我们不是化缘的和尚(3)
“一辈子只做慈善很失败”
“全球的慈善基金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靠大基金每年产生的利息发放善款,如洛克菲勒基金。另一种是宗教类的基金,则用宣扬就能维持,信仰就是公信,也能越做越大。但在中国大陆,这些都不可行。”李连杰在做壹基金过程中尝试着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土壤的民间慈善模式。
为筹备壹基金,李连杰曾广泛地和政府官员、企业老板、NGO组织、财务审计专家等等各路人马打过交道。他作出的决定因此很有针对性。李连杰说壹基金的主旨是“每人每天捐1块钱、联结成1个大家庭、帮助更多人”。为什么要倡导捐一元钱?“从心理学来说,做事门槛最低,也最容易行动。而一旦行动,行动者会继续在心理上肯定自已。”
李连杰的身份赋予了壹基金极大的公信力。他去汶川救灾,携同专聘的会计组前往,引起热议。为保证公开透明,壹基金请来著名的德勤事务所做壹基金的全球审计;“中国没有公信力非常强的民间组织,而且慈善事业不够透明,“壹基金的钱,红十字会一分不能动,但壹基金动一分钱,都要经过红十字会知晓与同意。”这是在现有体制内设计的双扣规则,丝丝入扣。
“与许多专项的民间公益慈善不同,壹基金做的是一种生命态度,我坚信这两点:第一发心要纯正,只允许犯技术上的错误。第二,我一直在跟审计署、审计局密切配合。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地说,没有把涉及公众利益的一分钱,摆在私人口袋里,就在现有体制下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壹基金其实扮演的角色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珠海这样的经济特区,总结科学的经验,为未来走出一条路。”李连杰说。
当然,壹基金不只是化缘的和尚,还是企业和各类NGO之间的红娘,“以壹基金为主导,打通产业链”。国际巨星的背景使得李连杰的视野更为开阔,壹基金的视野不限于国内,中东、非洲等地也无不时时关注。去年9月,壹基金与泰国公主发起的“TO BE NUMBER ONE”基金结成合作伙伴,展开慈善领域的首次跨国合作。
慈善,就如古代中国腊八节里,富人为穷人盛一碗滚烫的热粥,穷人温暖,富人心安。它是一种社会自我平衡的产物。
李连杰说,“每天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壹基金’变得可复制。”他要把“壹基金”当作一个事业一直做下去,“李连杰死了没关系,只要这个基金计划还在。”
“如果我一辈子做慈善,那是我个人的失败。”李连杰在今年不止一次地说。如果说一个企业家最终的归宿是慈善家的话,那么一个慈善家的归宿在哪里呢?
或许有一天,全球都会遍布他的壹基金机构,而他更像一个精神领袖,在一个角落轻捻佛珠,但内心释然:我的孤独,有人理解。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