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张伯清:海地总统府为什么也倒了?

2010-01-22 10:00 《齐鲁周刊》/ 孔凡 /

    2010年1月12日,海地时间17时许,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了200年未遇的里氏7.0级地震,几乎在瞬间其首都太子港变为一片废墟。没有反应过来的人们四处逃窜,海水翻起的巨浪卷走了海边的船只和渔民……

 

相关文章:

 

山东维和警察在海地        寻找海地的中国同胞        海地人在中国

 


 

 

  《齐鲁周刊》:据说海地首都太子港有点像重庆?


  张伯清:没错。太子港是一个依山傍水,靠近海边有一小条是平原式的,但是越往东越高。太子港城市人口非常密集,它原来的设计能力是20万,现在到了200多万,等于是10倍,可想而知它的拥挤程度。


  《齐鲁周刊》:我们注意到这次地震特别触目惊心的一个画面,就是海地的总统府大楼居然全部倒塌了。


  张伯清:它的城市结构,再加上很多房子又建得很不牢靠,所以一旦地震,损坏肯定比较严重。现在,海地最标志性的建筑——总统府白宫,基本上是一片瓦砾,联合国总部大楼也都瞬间彻底垮塌了。总统府——海地的白宫、联合国总部也是选用的比较好的房子,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旅馆也都塌方了。


  《齐鲁周刊》:也就是说,那边的很多建筑都不牢靠?


  张伯清:那里的建筑很简陋,水泥里面的钢筋几乎没有,有的就是用铅丝,所以它一碰到震动就很容易塌方。另外,有些穷人就是板房、铁皮组成的一些房子,非常简单的。还有一些房子更危险,建在山坡上面,万一有什么震动很容易塌陷。


  《齐鲁周刊》:据您了解,这个国家救援的能力如何?


  张伯清:海地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是独立最早的一个黑人国家,也是动乱最频繁的一个国家。从各个方面来讲它很穷,所以很多基础设施很缺乏,特别是医院,还有一些其它机构都是很缺乏的,所以它基本上靠外援。


  《齐鲁周刊》:据您了解,在地震灾区有多少同胞?


  张伯清:海地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派驻海地的商代处是中国在海地唯一的官方机构。在海地人员中除了125个中国维和防暴队员以外,还有一些中资人员,比如中兴公司的人员,还有一些商人。还有一些台湾同胞,他们在做生意、开饭店,帮助海地一些技术人员,大概这些人,人数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