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济南,也是一座“南京”(3)

2009-06-23 11:27 《齐鲁周刊》/ 丁爱波 /

 

“蔡公时”又回来了


  蔡公时突然罹难,致使一双儿女孤苦伶仃。6岁的蔡今任栖身于国民政府专门为烈士子女创办的遗族学校。1948年,他去了台湾当警察直至退休。而蔡今明直到65岁那年,才“成了”蔡公时的女儿。


  1992年之前,她的名字叫查敏。那年她到北京见养父查尔炽的侄子,堂兄告诉她:“你的父亲就是在济南被日本人杀害的蔡公时……”


  蔡今明的人生历程由此清晰起来,之后她把名字改为蔡今明,意为“如今才明白自己的身世”。蔡公时至死都未曾见过蔡今明一面。由于患有软骨病,不到1岁的蔡今明在父亲死后不久即被送到查尔炽那里治疗,并被收养,起名查敏。“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将我交给他的,她都经历了什么,我不知道。”


  1973年,蔡今明的丈夫被调到了山东大学,她也随之来到该校,继续做校医工作,直到1987年离休。


  刚来济南那会儿,蔡今明感到什么都格格不入。“当时感觉济南很土,我有石油大学的工作证,每次出差去北京,都要买很多东西回来。”可是,她在济南一呆就是30多年。“冥冥之中是父亲把我引到这里,我注定要来济南,来守护父亲地下的灵魂。”


  蔡今明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父亲的肖像,她经常凝视着父亲,想象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生前的样子。从65岁开始,蔡今明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因为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她认识了很多人。


  蔡公时就义后,海外华侨社团用筹办公时中学的一笔捐款,为他铸造了一尊全身铜像。1941年,14岁的蔡今明在北京听到报童喊:“新加坡陷落了!”她并不知道,远在海外,华侨陈嘉庚正做着一件将与她息息相关的事:为了不被日本人发现,他将早在1930年就铸造好的蔡公时铜像埋入地下。


  2006年,蔡公时铜像被运回济南,并于次年安放在趵突泉公园内的“五三惨案纪念堂”。铜像的姿态固定在蔡公时一身戎装、挺身跨进山东交涉公署时的样子,当时他或许没有想到他在这里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会成为一个民族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记。

 

他们的“五三”记忆

 

  为什么又是南京而不是济南?当南京大屠杀第N次冲击我们的心灵,济南五三惨案的印迹还仅仅停留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几段表述,以致一些国人只留有模糊的印象。80年前的《济南惨案歌》唱到:心伤心伤!军阀病狂,揖彼豺狼。济案之役,日人侵我边防,杀我善良,据我鲁疆。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惟知亡庶不可亡。家可以破,济案不可忘!身可以死,济案不可忘!……

 

□本刊见习记者 张霞

 

王长亮原省文史馆馆员

王昭建:弹痕累累的残垣,就是国耻碑志!


  大明湖东邻的山东省政府家属宿舍院,99岁的省文史馆馆员王昭建回想起81年前的5月3号,耳中的轰鸣与哭喊之声依旧清晰如昨。当日的冲天大火,历经80余年早已冷却为时间的灰烬,在白发苍苍的王昭建老人的记忆里,却依旧裹挟着滚滚热浪。


  1928年,18岁的王昭建正在位于大明湖南岸的济南正谊中学读书。宁静的校园没能逃过日军的炮火。日军的炮火掀掉了校舍的屋顶,垂柳青葱的校园被轰炸过后,到处是断壁残垣,弹壳遍地。


  正谊中学校长鞠思敏吩咐事务处,凡是被击毁的屋顶,一律补上红瓦原为青瓦,残垣断壁,原样不动。“我记得当时鞠校长说,‘五三’惨案是我们的国耻,补上的红瓦就是我们死难同胞的鲜血;弹痕累累的残垣,就是国耻碑志!”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王老有些动情。


  日军进城后为所欲为,进出民宅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日军在英贤桥、普利门、杆石桥等几个地方设置关卡,老百姓进出城门,必须下车向他们鞠躬。


  “我当时住在东门里的高墙后街,有时候我去商埠区找朋友都得从小路绕着走,生怕碰上日本人。”王昭建说。


  “日军进城后,济南所有的学校都被迫停了课,当时整个济南城就没有中学了”,王老说,“在日军统治济南的一年内,为怕学生集会游行,不允许各学校开课。当时只有商埠的黎明中学和城里的济美中学被获准开课,这两所学校都是教会学校,我只好在济美中学上了一年半。”

 

济南八中退休教师

仝观霆:乱葬岗中的手臂


  司里街小区南区,记者见到了济南惨案的另一位幸存者,89岁的济南八中退休教师仝观霆,1928年八岁的他曾亲眼目睹了惨案的发生。


  “那天,3个日本兵突然闯进了我叔住的前院。你知道,那时谁家有女孩,就特别怕日本人来,”说起当时的场景,老人很是激动,“我那时有两个姐姐,我叔比较机警一看事情不妙,赶紧去找懂日语的邻居金师爷。”


  此时住在后院的仝观霆一家也知道闯进了日本人,一向老实巴交的父亲不知所措,小观霆一声不吭地使劲揉着母亲的衣角,小手不断地去碰躺在炕上的大姐,恐惧的眼神中期待着父亲能给他一种安全。


  “我大姐当时20多岁有肺结核,一直躺在炕上,二姐大我4岁,当时那种情况,两个女孩是没处躲没处藏。”最危急时刻,金师爷带着蛋糕赶到了,他很友好地写了几个日本字“请吃蛋糕”,日本人明白了金师爷的想法,气氛就缓和下来了,但这3个日本人很狡猾,他们让金师爷先尝一个,看着没事他们才吃。


  在金师爷的帮助下他们全家幸免于难,“但是我的大姐还是受到了惊吓,不久就去世了。”说到这里,老人陷入对亲人的沉思。


  离他家二百米远的后坡街是一个乱葬岗,几天后年幼的仝观霆因顽皮无意间闯到了那里。


  一条黑狗“嗖”的从他身边窜过,仝观霆下意识地往后一退,再回头一看狗嘴叼着一块东西,不断地滴着血,“啊”仝观霆禁不住叫了一声,在这回头的一瞬间他看清了,原来它叼着的是一条人臂。而后面看到的场景注定让仝观霆终生难忘,距他不到十米的地方,成堆的男女尸体横七竖八,这就是大人口中的乱葬岗,这个乱葬岗根本掩埋不了那么多的尸体,另外还有七八条狗撕食着这些七零八落的尸肉,仝观霆再也忍不住了,呕吐、发抖……

 

日本僧人

岩田隆造:那一跪的重量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中心的张继平至今清晰记得,2006年5月25日那天,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在五三惨案纪念碑前的一跪。


    鬓发斑白的岩田隆造跪倒之前用右手抚了抚沉重的腰肢。


   “有人告诉他惨案中有近万名济南市民死伤之后,岩田的脸色一下子凝重了”,张继平说。


    71岁的岩田神情肃穆,用纸清扫了纪念碑前的尘土,点好香,将写有“谢罪”的背包摆好,扑通一声拜伏在了纪念碑前,庄重地叩首谢罪。


    岩田隆造祖籍日本,现为日本东京山妙法寺僧人,抵达济南之前他已先后在卢沟桥、石鼓园、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50次下跪叩首。


    为让岩田隆造清楚了解当年日军在济南制造的惨案。济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李家振和著名文化专家张继平先生一路随行,向岩田隆造进行讲解。


    岩田隆造一边听着讲解,一边默默地用随身带着的纸折出一只象征和平的纸鹤,当听说遇难者中有很多是儿童时,他又轻轻地折了一只孔雀,他说这是专门“超度”儿童的。


    “岩田身上穿着黄色袈裟,背在身上的两个布袋上写着“谢罪”二字,脱鞋、下跪、叩首、念经,一般是这几个步骤”。


   “一段不容优雅的历史,一段依旧伤感的过往。”张继平这么感慨道,“五三惨案的纪念碑正好矗立在济南的心脏地带,就像济南人心头一块永难平复的疮疤”。


   “趵突泉公园里,蔡公时先生铜像前,岩田突然回头,用中文向四周的市民大声说‘日本军国主义是坏的,那是坏的!’”张继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