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从政记(2)
用华丽来形容她的转型是轻浮的,我们可以说她的转型是残酷的,是直接的。赛场上的邓亚萍有着一种强大的气场,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她是一个近乎王道的武林宗师,平平正正,毫无花架子,而一拳击来,你只有去堂堂正正的面对,容不得任何躲闪。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她站在赛场上,便能让对手产生一种“绝望”的感觉。这是王者气质,近乎道矣。
退役的邓亚萍依然如鹰隼一般锐利,180度的转身,将自己所有的荣耀都放在身后,轻装上阵,从零开始,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搏杀之旅。她倒空了自己,重新为自己制定了人生高度,那么残酷,而又那么宛转自如。
她用几乎是肉搏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转型,而在肉搏的同时,又有一种谈笑自若的勇气贯穿始终。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她只能写出26个不分大小写的英文字母。
苦是必然的,“虽然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强大的精神气场支撑她完成了转型的第一道坎,而这种精神气场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社会显得甚至有些格格不入。这是一种很古的感觉,这是一种古典的神勇之气,是一种充满了力量与搏杀的生命之美,邓亚萍将自己在赛场上的精神内化为一种品质,成就了一段无人可及的高度。
2001年,她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02年12月22日,她拿到了诺丁汉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时任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称赞她说:“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她说:“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乒协主席、羽协主席
蔡振华:一个国家的十年体育史
乒乓球成就了蔡振华,蔡振华也因乒乓球实现了从教练到体育高官的转变。1999年5月,时任中国乒乓球总教练的蔡振华升任乒羽管理中心乒乓球部部长同时兼任总教练,这是蔡振华仕途的起始。那一年,蔡振华的弟子们夺得了所有世界冠军,同时乒超联赛的诞生也让中国乒乓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蔡振华是中国乒坛从卓越走向伟大的幕后推手,1989年的临危受命开启了蔡振华的时代,1989年世乒赛是中国男乒的低谷,团体决赛0:5惨败给瑞典队,失去了保存八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男单、男双和混双冠军也分别被瑞典、德国和韩国队取得。蔡振华临危受命,带着自己怀孕的妻子,从工作环境优越的意大利毅然回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意大利的三年,蔡振华将意大利从世界弱旅带至世界第七,在意大利乒坛也享有教父般的声誉。2004年多哈世乒赛上,蔡振华用意大利语与意大利队员打招呼,蔡振华一招手,唤来了女单三号。十九岁的女孩,果然憨笑着乖乖叫一声:Papa(这个词在意大利语里就是“爸爸”和“教父”的意思)。
上任之后,蔡振华的铁腕管理方式迅速带领着中国乒乓球走出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夺冠,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在男团决赛中败给老冤家瑞典队,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蔡振华心中不服,他对记者说:“真恨不得把瑞典队从领奖台上拉下来再打一场。”之后的辉煌便宛若水到渠成,中国乒乓球完成了从卓越走向伟大的变革。
2004年11月蔡振华升任乒羽管理中心主任,2005年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2007年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9年又先后兼任乒协主席、羽协主席。蔡振华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体育明星里,除了已退休的袁伟民,别无二人享此殊荣。
蔡振华的仕途与其执教战绩完全挂钩,他是举国体制下一个最为成功的榜样,体而优则练,练而优则仕,他近乎完美的演示了一条运动员的成功之路。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