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体育明星从政记

2009-06-22 21:46 《齐鲁周刊》/ 丁爱波 /

  王楠不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前门东大街,但这一次,她的身份、心情与以往决不相同。前门东大街是团中央办公驻地,王楠今后就在这里上班。


  体育明星从政并不新鲜。袁伟民、蔡振华、孙晋芳、邓亚萍,老一代的体育人在退役之后,纷纷步入政坛。在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之下,虽然如今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升迁都有着严格的程序,但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走上从政之路依然有相对宽松的环境。


  体育明星从政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在体育市场化的今天,冠军们如何再一次成就自己?

 

共青团中央官员

王楠:一步到位之后


  很多媒体用转身来形容王楠的这个选择,的确,这是一个巨大的转身,但这个转身过于生硬,远远称不上华丽。


  体育明星从政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常事,王楠从政却依然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抛去其乒坛一姐的身份缘故,原因之一便是王楠的转身抛弃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没有经过任何的过渡和沉淀,一步从运动员跨越到了官员。


  客观地说,体育的专业性很强,发展的规律性也很强,从优秀运动员中培养管理人才,更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能够走上“运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的道路,无一例外的都是各个项目的顶尖教练员或运动员。他们的成就和威望使得他们谙熟这个领域的运行规律和各种规则,在这个领域一言九鼎,是内行中的内行,从事管理工作可谓驾轻就熟,众望所归。


  新中国体育史上不乏从政的体育明星,徐寅生、马文广、袁伟民、李富荣,追寻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运动员从政的基本途径:远动员——教练员——官员。当然,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机会成为教练员的,成为教练员的大都是当时体坛的顶尖人物,同样,也只有那些功勋卓著的教练员才能完成最后一步转身。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商业大潮的席卷之下,从政的运动员较为稀少,同时门槛的提高也让“一步到位”成为一种过去式。有志从政的运动员选择了先充电后入仕的方式,比如邓亚萍、谢军。这两位“超女”用惊人的毅力攻读了博士学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自己的转身:她们在体坛上证明了自己,在另一个领域也完成了自我的再造。


  与之相比,王楠的“一步到位”则显得难以服众,与其说王楠是在新领域挑战自我,更不如说是像选择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处所。


  不过,很多政界人士均看好王楠从政的前景,其看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王楠的新单位共青团中央是一个培养、输送高级别领导干部的“学校”。头顶巨大光环和荣誉的王楠此番进入团中央,可谓前途无量。当然,与前途无量相比,王楠的公共管理能力是一个未知,王楠自己也承认:“第一天来到这里的时候,新领导、新同事既让我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更让我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他们相比,我需要补的课太多了。”


  从目前所知的资料来看,王楠也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她在举行大婚前就事先向各路记者打招呼:“你们可以写我的婚礼多浪漫,但不能写有多豪华、多奢侈。”


  
国家体育总局器材中心副主任

邓亚萍:内化的高度


  王楠多次表示说邓亚萍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她说自己的职业偶像是邓亚萍,而邓亚萍的仕途之旅则为其他职业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模板。


  邓亚萍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器材中心副主任,从乒乓球奥运冠军、剑桥大学留学生、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人员、奥运村部副部长、器材中心副主任……短短十年间,邓亚萍已多次改换角色,而角色变换的背后则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内在高度。
 

  身高1.55米的邓亚萍为职业体坛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一种竞技与荣誉上的高度,邓亚萍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一种虎虎生威的昂扬之气,她不断地超越着自我,不断地将一个个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她在不断地“倒空”自己,拿得起又放得下,从最初被认定为不适合打乒乓球到夺冠如拾草芥,从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完整书写到取得剑桥800年来第一个世界冠军级博士,她以惊人的意志力扭转了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