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资本表情 >

茶老板说茶事

2014-05-10 15:19 未知/ 齐鲁周刊 /

  西湖龙井2万元1斤、大红袍1.2万元1斤、金骏眉1.6万元1斤……

  这不是痴人说梦,这是事实!甚至还有陈年红心铁观音1公斤卖到18万元。

  几年前,这么惊爆的价格多是茶叶拍卖会上的拍卖价,人们通常不惊讶。但近几年,中、高档茶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百元版”茶已习以为常,“千元版”茶遍地开花,“万元版”茶亦司空见惯。

  曾经作为“开门七事”之一的茶,“身价”怎会如此昂贵?是物有所值还是哗众取宠?如今,随着“三公消费”的热度降低,高档茶在市场上是否遇冷?会放下身段在普通消费者中寻找机遇吗?好茶的价值核心又在哪里?为此,本刊特邀山东圣谷山茶叶公司总经理高建华、山东正和茶语茶叶公司总经理郑海萍参与本期财经茶座,听他们述说一杯清茶背后的故事。

  时 间:2014年4月24日

  地 点:济南茶叶市场

  座谈人:高建华(山东圣谷山茶叶公司总经理)

  郑海萍(山东正和茶语茶叶公司总经理)

  解永敏(齐鲁周刊副总编辑)

  丁爱波(齐鲁周刊首席记者)

  高档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解永敏: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4年茶产业形势报告显示,多种高档名优茶价格大幅下跌,跌幅在10%至50%之间,目前高档茶为何遇冷?茶企应该如何应对目前这种形势?

  郑海萍:高档茶之所以遇冷,是因为目前的公务消费在减少,眼下这股虚火正在消退。不过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并没受到太大影响,茶叶价格本该回归理性。茶为国饮,普通消费者更看重其品质。因此,企业应该在提升茶叶品质上多下功夫,拓展大众消费市场。

  高建华:日照茶在这种环境中反而抓住了机遇。就我们公司而言,2013年的销售额度比2012年有了很大提升,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又有较大提升。因此,我有这样一个判断:今年日照茶销售额度能增长20%左右。你说的那份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中端茶叶普及率不降反升,“大众茶”有望全面回归。

  丁爱波:日照茶为何能够在这种环境下逆势上扬?

  高建华:日照茶产量本身就不大,喜欢喝日照茶的人也在逐步增长。同时,市场对日照茶的价值估量过低。如今公款消费受到政策压制,这在客观上把高端茶的市场空间挤出来了,这个挤出来的空间,日照茶可以占领。

  解永敏:日照茶不也是有上万甚至几万元一斤的吗?

  高建华:你说的那种高档日照茶产量很低,一个茶场一年出不了一两斤,而且对环境、温度、制作工艺、口感等要求非常严格。前几年也有外地消费者来买那样的茶叶都买不到,而且茶场卖一斤高档茶都不一定能赚到什么钱。其他一些高档茶也是如此,之所以说价格那么高,首先是物以稀为贵,一个省、一个地区就那么点,能不贵吗?其次是制茶工艺讲究,特别著名的制茶师应该说并不多。

  丁爱波:电影《私人订制》的上映,让许多行业都在订制这个领域找到了商机。目前,订制茶、私房茶也开始成为市场热点,听说你们也都在做私房茶,私房茶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高建华:私人订制茶看起来很奢侈,其实很平常。订制茶只是纯粹为追求茶原料的品质、口感、生长地域,那些地道原生态茶园对茶客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以说,私房茶是一种回归,是抹去浮在茶汤上的“浮沫”,把真正的滋味呈现给消费者。

  郑海萍:私人订制茶就是满足不同于我们在茶店里买到的大路货,或追求独特功能口感和小众品位。当下追求传统文化的回归中,也带动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回望,喝茶、品茶、玩茶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单纯追求便捷的生活方式,还渴望慢下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寸光阴。所以说,“私人订制”也是从小圈子里玩起来的,茶量少而精,口味口感和功能独特,靠的是朋友间的口碑形成人气儿。在新浪微博上,在微信朋友圈里,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朋友。

  茶最讲究的是滋味与自然

  丁爱波:圣谷山茶叶公司的甲子山茶园是其核心茶园,我们曾去探访过,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环境,围绕这个茶园高总有什么规划?

  高建华:甲子山将会成为野生茶的生产基地。目前,我们将自己的茶分成三个类型,一种是有机茶,一种是自然农耕茶,另一种是野生茶。野生茶将是我们最高端的茶。目前正在甲子山满山遍野地撒茶种,长成后这些茶树我们不会刻意管理,让它在自然状态下生长。野生茶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需要继续恢复甲子山的自然生态。先绿化,种各种树木,其次再美化,种各种花草,可以一年四季在甲子山看到不同的缤纷色彩。另外,我们还计划在那里盖几间小木屋,修几条石子路,建成真正的有关绿茶生活方式的茶叶庄园。

  丁爱波:日照的消费市场能够支撑起这样一个高端茶叶庄园吗?

  高建华:做茶庄园不是为了收费,是想把来源于茶的再投入到茶上去,最终达到“看日照绿完整生产环节就到甲子山来”这样一个目的。

  解永敏:这种自然环境的重建对茶叶的滋味有什么影响?

  郑海萍:从茶叶生长环境看,高总所打造的这种自然环境最适宜。比如江苏的碧螺春,为什么好?就因为是果木间种。这样的茶,品质远远高于普通茶园的茶。之所以茶树间种,是因为茶树最好的生长环境是接受漫射光而不是烈日。没有大树遮荫烈日便会直晒,茶的苦涩味就会出来,在漫射光的环境里茶树的香气会自然缓慢地酝酿。树香、花香、果香,不同的香味混在一起滋味便会更饱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像迎霜那样的品种,在南方会发出兰花香,在北方则会呈现栗子香。我在温州雁荡山喝到迎霜,第一泡就惊呆了,那种兰花香太美了。当然,这种茶要快点喝,时间久了味道会变。就日照茶而言,九坑种很不错,比较传统。

  解永敏:高总种茶,郑总寻茶,你们分处产业链的两个环节,在你们看来一款好茶是如何养成的?

  高建华:种茶如养气,往深里说就是要达成一种天人合一。过去茶农种茶制茶,观天文与气象和土壤及周边环境对话,可默默观察茶树的生长,制茶过程中又关心茶叶的转化,茶叶表情就是无声的语言,与其互动叫做真茶,以别于一般现代化大量生产的茶。只有在这种茶泡出的茶汤中,才能喝到通天地的茶味与茶气。

  郑海萍:我喜欢到茶叶产地探访茶的真正价值。只有到了真正的产地,才能理解这款茶的品质。在正山小种的产地,看到他们宁可少砍一棵树也不会让你多种一株茶,一切以生态环境为主。茶树生长在岩石和土壤间,生命力无比顽强,土壤的腐值率很高,这才是上等好茶的生活环境。

  茶里的误解与真相

  解永敏:普通人对茶的认知总是存在一些误区,对茶叶的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

  高建华:2002年,我在张店一家超市做品牌推广,那时日照茶还很少为山东人所知,济南知道的当然多一些,张店好多人不知道这个茶。我们搞活动是白送,有个老太太却不要,说这是生茶,生茶喝了拉肚子。

  郑海萍:这就是对茶的一种误解。生茶熟茶只是生产技艺不同,有人喜欢生茶的清香和劲道,有人喜欢熟茶的醇厚和绵滑,具体选择还要看个人的喜好,毕竟喝茶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

  丁爱波:在市场上,常常能看到一二百块钱一斤的日照绿,这是真的日照绿吗?

  高建华:我给你算算成本。春茶刚上市时,鲜叶一斤就卖一百七八十元,再加上人工、管理费用、水电等成本,虽然一斤干茶卖到一两千元,但却挣不到多少钱。南方茶冒充日照绿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日照绿卖几百上千元,因成本高并不怎么赚钱,而南方茶成本低,巨大的利润让其“乐此不疲”。话得说回来,假茶喝久了可能会把假的当真的。济南茶叶市场上曾有一家专卖假日照绿,他的客户当然一直喝假日照茶。后来他良心发现,又去卖真日照茶,客户喝了后质问他:“咱俩关系这么好,你还卖假日照茶给我?”

  丁爱波:市场上到处都是龙井茶,龙井到底是什么?

  高建华:龙井是一个品牌概念,我也做龙井形状的茶,但不愿跟别人一样叫龙井,好比自己的女儿不能叫别人的名字,所以我做的龙井形状的茶叫冰心片。

  郑海萍:日照绿喜欢做条索型,龙井属扁平型。茶型不同茶质也不一样,乌牛早看起来和龙井一样,尝起来即便专家也很难分清楚。2012年央视做了一期节目:春茶的困惑,很多人就很难区分乌牛早和龙井。

  丁爱波:一款好茶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高建华:需要看个人喜好,有川菜有粤菜,不能说哪个菜好哪个菜不好。同样,我们也很难说哪个茶好哪个茶不好。

  解永敏:有人曾对我说,普洱茶发酵过程非常脏,甚至会发酵出虫子,是真的吗?

  郑海萍:普洱茶是乔木茶,日照绿是小叶种,铁观音、岩茶属中叶种。小叶种和中叶种所具备的营养物普洱都具备,喝普洱主要是喝岁月的沉淀。小茶场的品质不敢保证,选普洱还是要选择大厂家,一般普洱熟茶我就选大益、黎明几个厂家的,黎明性价比好,大益是公众品牌,发酵工艺无可比拟。我是发烧友,还收藏了福清。至于你说的会发酵出虫子,那根本不可能。

  高建华:有人问我应该怎么选择茶?我的观点是,不懂就选择大品牌,大品牌总会坚持一些基本的东西。

  丁爱波:同样一款茶,我们泡的远远不如你们泡的好喝,泡茶基本规则是什么?

  高建华:泡茶有三方:“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上投法”是先将开水注入杯中约七分满,待水温凉至75摄氏度左右时将茶叶投入杯中,稍后即可品茶。细嫩名优绿茶一般用上投法,如碧螺春、信阳毛尖。“中投法”是先将开水注入杯中约1/3处,待水温凉至80℃左右时将茶叶投入杯中少顷,再将约80℃的开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满处,稍后即可品茶,如龙井、太湖绿、六安瓜片等多采用。“下投法”是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加入其中约1/3处,约15秒后再向杯中注入85℃的开水至七分满处,稍后即可品茶。

  郑海萍:泡茶是一种气场的营造。好的茶人能借着环境与自身的修养,将茶友引领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能让人静心体会茶汤在口中的美感和身体里的感受。泡茶和种茶一样,都需要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