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资本表情 >

我们身边的人造食物

2013-11-29 15:11 未知/ □段崇政 /

  人造食品本着保护环境,降低成本而来,目的是让大众的饮食生活更加丰富。然而美味面前,更应当被关注的是健康,因为只有健康,人造的食品才能有了它基本的意义,才能传承下去,成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个永恒的亮点。

  食品添加剂:添味还是添堵?

  1795年,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发明了罐头食品,给前线征战的法国大军送去了不易变质的食品,他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奖金。以此为开端,人类食品生产开始从厨房和小作坊转向工业化大生产,食品添加剂也就应运而生。食品添加剂是什么?专业的解释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很危险,被误判的食品添加剂显然也“委屈”。

  云无心是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博士,这些年一直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在为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做科学解释,目的就是让市民能够科学理性的看待“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陷入“食品添加剂”的恐慌之中。

  比如“牛肉膏”,云无心认为:“‘牛肉膏’其实就是一种‘牛肉香精’。香味的本质,就是一些化学分子,能够刺激相应的神经受体,让我们感受到某种感官刺激。所以,只要模拟出那些刺激,就能够产生相应的‘香味’。”

  牛肉膏本身并无问题,出了问题的是商业滥用。云无心直言:“用‘牛肉膏’把猪肉‘变成’牛肉然后当牛肉卖,是商业道德问题。商品提供者必须向消费者如实提供产品信息。”

  人造奶油:中看不中吃

  过生日,哪怕没有满桌佳肴,没有彩球丝带,没有亲朋辈至,也不能没有一盘燃着蜡烛的蛋糕。

  诱人的果酱、缤纷的奶油、香软的蛋糕总是每次生日宴会的主角,它带给人们的是打开蛋糕盒一刹那的惊喜,是烛光里许愿的憧憬,是分享蛋糕时的迫不及待,是互相涂抹奶油时的欢愉。

  天然奶油的提炼十分复杂,而且大量牛奶才能提炼出少量奶油。面对庞大的蛋糕销售量,人们利用科技,制造出了人造奶油。

  “人造奶油”,又称为植物奶油,由植物油、水、盐、奶粉、白砂糖等调和而成。人造奶油少了较高的胆固醇和热量,但其他方面较之天然奶油对人体的害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造奶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这会影响人类的记忆力,并容易堆积体内,造成肥胖;这种物质还会降低男性荷尔蒙分泌,影响精子活性;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如果过度摄入反式脂肪酸,会造成脂酸吸收障碍,导致发育不良。另外,人造奶油会造成血液粘稠,进而导致动脉硬化。

  可以说,人造奶油除了好吃好看以外,全是坏处。所以,平时不碰为妙,生日的时候快乐一下就好。

  鱼丸没鱼,蟹棒无蟹

  在网络世界里,众多食品加工业者在交流着,少用甚至不用鱼糜原料而利用淀粉、食用胶、添加剂等制造出“弹性像乒乓球一样”的低成本鱼丸制作方法。

  “做鱼丸不加鱼糜,可以做出特弹脆的丸子,用复配胶可以做到。”

  “现在的魔芋胶可以吸水25倍,用量在70%,鱼糜或鸡皮用8%,淀粉用15%,其他添加剂和香料7%,这就是低成本的鱼丸……”

  “我现在做的低成本鱼丸比这个好点,我用鱼糜18%,鸡皮乳化物50%,冰水10%,淀粉15%,其他添加剂和香料7%。”

  生意人、手艺人在网上述说的产品配方,固然难以保证具有多高的准确性,但足以佐证一个事实——可以用减少鱼糜添加量或寻找替代物,增加食用胶、淀粉的方法生产低成本鱼丸等海洋仿生食品。

  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最初兴起研发海洋仿生食品的一项初衷是,海洋仿生食品可以有效、合理并且尽可能地利用海洋低值鱼类资源,同时也为应对人口增加后可能出现的“食品短缺危机”提供一种缓解途径。但是,科技界对于仿生食品的美好初衷遭遇部分不良工商业者的违背。掌握技术之后的工商业者出于对市场竞争的应对和对利润的追逐,开始随心所欲地为客户定制少用甚至完全不用鱼糜的“鱼丸”等海洋仿生食品。

  米线:拿着胶鞋蘸汤吃?

  米线,古烹饪书《食记》称之为“粲”,曾作为南方的小吃,而今红遍中国南北。这种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由米粉、豌豆淀粉、石蜡、滑石粉等制成,口感顺滑,耐煮不烂,有大米的清香,又有汤汁的浓郁。

  米线作为在中国出现较早的人造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酵素,利于人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

  随着米线销量日益增大,这种古老的人造食品被现代人进行了“改造”。现在的米线制作过程,经常会使用“吊白块”,目的是为了给米线“美白”。这种美白是需要代价的:吊白块,又称次硫酸钠甲醛,属于工业漂白用剂,长期服用会导致头晕、头痛、乏力、嗜睡。

  硼酸,作为另一种工业原料,可以增加米线的劲道,长期食用会导致发热、休克、紫绀、腹泻等症状。令人吃惊的是,吊白块和硼酸的成分与“合成塑胶”的成分类似,这让人不得不揣测,曾经大快朵颐的米线会不会等于是在拿着胶鞋蘸汤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