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资本表情 >

人造食物红与黑

2013-11-29 15:10 未知/ □ 江寒秋 /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的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将达 90 亿。飞速增长的人口带来天文数字的食物需求,全球消费者对食物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人类面临的食品问题越发严峻。

  蛋白质是食物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人类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是肉类。但是,研究人员预计,到 2050 年,全球的肉类需求和肉类价格将增长一倍,未来我们将无法通过传统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全世界的肉食需求。

  科学家公布的几项技术,为我们勾画出了这样一个未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宣称已经成功地把纤维素转化为淀粉了,而且是能降低肥胖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直链淀粉”;荷兰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近日推出一桌“未来大餐”,桌上都是“概念食品”,用干细胞生成的“人造肉”赫然在席;此外分子食品、纳米食物的出现也足以解决我们的温饱和营养问题……

  这些描绘纵然美好,但能否真的实现?如果实现,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吃的隐秘美学与科技所倡导的简洁主义能否统一? “人造食品”,真的是未来必然的选择吗?

  (本专题28—31页)

  从“艺术美食”到营养液

  中国人把“吃喝”看作是生活的头等大事,因而在饮食文化中讲究美感是非常自然和合乎情理的事。中国有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饮食文化都有相当的研究,他们对饮食的看法绝不同于不得温饱的百姓,仅仅是为了果腹求生而已。他们把饮食当作人生的乐趣和人生的艺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张大千先生曾说过:“吃是人生最高艺术”。

  这种艺术感在科技宅们看来未免有些矫情。24 岁的软件工程师罗伯·瑞尼哈特(Rob Rhinehart)认为,每天在吃饭这件事上浪费无数时间、金钱和精力实在是太麻烦了,于是他创造了一种名为 Soylent 的米黄色营养糊,看起来十分类似豆浆。

  这种替代食品旨在满足人类日常的营养需求,而且价格十分低廉。罗伯表示,Soylent 里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糖类、脂肪等。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报道,罗伯已经连续七个月依靠 Soylent 过活,几乎彻底摈弃了其他所有食物,他认为 Soylent 完全可以充当正餐。不过同时罗伯也表示,食用 Soylent 的同时偶尔吃一点其他食物作为调剂也不错。

  罗伯和他的产品一经出现立刻大受关注,他收到了成千上万封 Email,现在有 50 个人志愿充当尝试 Soylent 的小白鼠。更为疯狂的是,他在众筹融资网站 indigogo 上发起筹资活动之后,不到一个月便募集到近 80 万美元的投资,Soylent 迅速进入商业化阶段。

  罗伯的“豆浆”售价为每份套餐 65 美元,可供一周食用。目前,Soylent 已在全球收到了超过 100 万美元的预购订单,9 月,Soylent 公司预计将发送十四万份产品。

  作为一颗耀眼的新星,Soylent 也遭到了不少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罗伯本人并非营养学科班出身,他配制的 Soylent 是否真的能满足人体的需要?第二,我们对食物的要求除了营养之外,还有口感、香味、咀嚼的过程等方方面面,Soylent 显然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对于第一个问题,罗伯表示自己七个月来的实践已经可以证明很多东西,比起最初的版本来,现在的 Soylent 的配方已经做过调整,营养成分、味道、质地和口感都有所改善。而且,Soylent 是绝对安全的,它已经通过了美国食药监局批准,看起来也远比大部分美国人或是索马里人吃的东西更健康。

  而对于咀嚼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进食时之所以要先咀嚼,目的正是为了让食物更接近液体的形式。液体正是最容易吸收的营养形式。”

  造食主的商业机会:改变世界的人造肉

  直接从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一下子跳到营养液,这个转变也许有点太猛太难以接受。没关系,还有许多没那么激进的研究者正在致力于人造肉类的开发。

  今年 8 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家马克·波斯特(Mark Post)在实验室里培育的牛肉进行了首次公开试吃。将牛肉加工成汉堡里的肉饼之后,主厨和两位嘉宾在现场进行了试吃并对它作出了评价。

  美食家汉妮·鲁特兹勒(Hanni Rützler)表示:“味道挺浓郁,接近肉了,不过嚼起来没那么多汁。”作家乔希·斯康沃德(Josh Schonwald)则评论说,纹理和口感十分接近真肉,不过唯一缺少的就是肥肉的部分。

  当然,这块实验室里以细胞组织培育技术生产的牛肉价格不菲,一小块肉排的成本高达 32.5 万美元。波斯特博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人造牛肉能够量产,最便宜大概可以做到 70 美元一千克。虽然这个价钱仍然比现在的牛肉要贵一些,但是作为更环保、更可持续的肉类生产方式,它仍然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今天,全球约五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来自畜牧业的产业化生产。牛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土地占用只有传统畜牧业的 1%,而水的消耗量只有传统畜牧业的 4%。波斯特博士认为,“未来数十年间全球的肉类需求即将翻番,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肉类的生产方式必须进行诸多激进的变革,人造牛肉只是其中之一。”

  目前,全球致力于研究人造肉的团队共有大大小小数十个,这些团队背后自然少不了科技投资者的身影,譬如波斯特博士的资助者便是谷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比尔·盖茨也投资了一家新兴公司 Hampton Creek Foods,这家食品新兴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使用植物蛋白替代鸡蛋。

  除了这些看起来比较“保守”的项目以外,还有科技投资者将眼光投向了昆虫。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昆虫生产在能源、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利用效率都更高,用昆虫来替代传统肉类,可能是为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足够粮食的关键。2012 年成立的微型农场(Tiny Farms)公司诠释了这一主张,该公司表示,目前全世界有超过 20 亿人把昆虫作为一种食材,美国人也许也应该尝试一下新口味了。

  如果你觉得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吃虫子,那么做成能量棒也许会让你感觉好一点。Exo 公司目前正在募集资金,希望建立一家工厂,为大众生产以昆虫为基础的蛋白营养棒。他们在网站上宣称:Exo 将向西方国家推出世界上最有营养、最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昆虫。

  无论是人造牛肉、饲养昆虫还是直接饮用的营养液,数十年内,我们的餐桌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界的革命浪潮正在兴起,其中孕育着无数的科技与财富传奇。

  饮食史背后:文化战还是科技战?

  食物的故事是战争。从人造食物到转基因食品,新的食物要成为大众化饮食,需要新食品的生产商、消费者以及原料供应商等利益攸关者长期推动,战胜对抗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方能成功。

  “人造奶油”(Margarine)这个词,当年考过 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的人都不会陌生。在考试中,它和 “奶油”(Butter)放到一起,考生需要辨别两者的关系,并与另外一组词进行类比。

  回想起来,其实考官这么设计,十足地体现了一种文化歧视,让考生在心中牢牢地记住,这个东西是 “假的”、人为的、不自然的。

  从产品包装的广告中,我们也能看出来点制造商的心虚:那上面写着 “真的不敢相信这不是奶油”,除了奶油外其他都是小字。

  看到这儿你会感觉熟悉,因为我们经常在中国的超市中看到类似这行小字: “本产品原料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让我们熟悉的不光是这种遮遮掩掩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在人类最近几百年的饮食史上,与人造奶油经历类似的食物实在不少:近的,我们可以找到转基因;远的,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喝的咖啡,当年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虽然用科学证据打不过食物之争的文化战,但支持科学进步的人也不需要气馁。从咖啡到人造黄油、再到转基因等现代农业技术,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食物之争背后不断积聚的有利科学的变迁。

  在 400 年前,抵制咖啡和为咖啡正身的双方都没有使用科学话语,在那个时候,论证的中心是咖啡是否是属于恶魔的饮品。而征讨咖啡的,则是代表国家势力的教廷、国王与总督。有趣的是,到了人造黄油的时候,科学证据开始浮出了水面。反对者除了偶尔举一举道德大棒外,主要的理由是人造黄油不卫生、有害健康,或者人造黄油的经营者违法。

  国家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虽然美国对人造黄油进行了长达 60 年的限制,加拿大则保持了同样长时间的禁令,但这些国家行为,是在农场主和乳品厂商的推动和游说下形成的,而并非政府自己想当然。

  到了转基因时代,尽管阴谋论的说法还存在,但其实已经没有人把这种说法当真了。与此同时,转基因时代,在食物问题上的国家角色更是有了巨大的变迁,国家从积极的作为者,变成了等待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安全的)来颁发许可的管理者。

  尽管如此,批评者不是常在么? 但别忘了,现在批评者也都要讲科学的。在我的一条探讨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区别的新浪微博留言中,一位力挺传统农业的 “围友” 这样写道: “农家肥的污染高于化肥?……别拿人口和 ‘现代人需求’ 作为反环保反科学的借口行吗?”

  天猫携手“广发日” 刷卡购电器享实惠

  本刊讯 虽然“双十一”的购物热潮刚刚退去,但广发信用卡与天猫网携手推出的“广发日”刷卡购电器优惠活动将持续到本年底。

  记者了解到,从即日起至12月底的“广发日”活动期内,天猫电器城上的所有产品均可以参与“满288立减144”的活动,品种类型有数千款。如消费者在天猫电器城购买iphone4s的8G白色款,促销价只需要3099元,再刷广发信用卡购买,还可以立减144元,比原价优惠了近700元。同样,消费者刷卡购买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任何产品,都可在原价或促销价的基础上再减144元。

  在“广发日”活动期间,凡持全辖广发信用卡的客户,每逢周五便可参加优惠活动。活动开始后,天猫网站中收银台的广发银行Logo上就会显示“满288元立减144元”的提示,持卡人看到相关提示信息后,选择广发银行支付宝快捷支付,便有机会抢到优惠名额。

  据了解,本次活动在每个活动日内将发放2700个参与名额,并且分上午10:00和下午15:00两个时段分批发放,每个时段各发放1350个名额。每位持卡人每月均有一次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消费者们不必担心自己会“错失良机”。

  除与天猫合作外,新一季的“广发日”活动还和携程、万宁、大麦网、星巴克等近600家商户强强联合。在与近2500家门店的合作之下,消费者的刷卡优惠将更全面、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