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我经历的第一个“大案”
济南市公安局业已成立60周年,我有幸成为它的一员,并有了在其中奋斗了25年的经历。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警校学生,历练成了四舍五入可以算作年过半百的老干探,不敢说什么辉煌,也无资格讲贡献,可所经历的一幕幕回忆起来却也让人心潮澎湃,尤其是参与侦破的第一起案件,更叫我受益终生。
25年前的“大案”
我现在讲给大家听的故事就是我第一次破案的经历。
1983年,我从警校毕业进了济南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一科。参加公安不到两个月的我,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
1983年9月1日,济南郊区华山镇通往驴山村的一条小路上,一名下夜班的年轻女工被一名身体强壮的男子强奸,不肯屈服的她反抗中狠狠地把犯罪分子(当时就这样称呼,现在叫犯罪嫌疑人)的手指咬伤了,但究竟是哪一个指头,由于紧张,受害人已经无法描述清楚了。
当时这是一起毫无疑问的大案要案,市局分管刑侦的李新民副局长亲临现场——工业北路派出所听取汇报,参与案件分析,现场指挥破案。
之后,大规模的排查工作在周边村镇开展起来。我当时跟大案科里的老资格侦查员王俊超同志(退休赋闲在家)分在一组开展工作。
几天的排查,各组都没有发现什么像样的线索,领导和同事们心急如焚,这起案件发生在810严打行动开始不久,属于顶风作案,被列为必破案件,李新民副局长随时过问案件进展情况,刑警大队的领导更是不敢怠慢,天天盯着案子。
一只破鞋里的玄机
这一天,王俊超老师突然叫我去把现场提取的唯一被认为是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的一只破旧黑布鞋拿来研究一下,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受害人身上可供提取的现在可以用于做DNA检验的东西还没有被重视。
等技术员把这只又脏又破的鞋子拿到我们面前时,对我来说极富冲击力的一幕出现了:王俊超拿起鞋子放到了鼻子边嗅了起来。
随后他又让我闻,说:“小何,闻出什么味来了吗?”这只破旧得不能再破的布鞋,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气味之外,一股淡淡的花生特有的香气还是能够闻得出来。我说:“王老师,怎么有股花生油味。”王老师称许地看着我说:“走,我们就冲着这花生油味使劲,今天开始,咱俩就专门走访能接触到花生油的单位,你想什么人能踩得鞋上净是花生油呢?”
我恍然大悟。
于是,我们就骑上当时已属于很先进的长江250两轮摩托车以案发现场为起点,自近而远,挨家走访食品厂、榨油厂等。
几天下来,我们已经走遍了周边所有的食品厂和食油加工厂,还是一无所获。我们决定扩大走访调查范围,这天,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9月13号,时值中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历下区阁子后街上的胜利食品北厂,他说有个老朋友在这个厂子里当会计。
擒凶小吃店
一进厂门,就见满院子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油泥,空气中花生油的香气很浓,根本不像我们先前调查过的食品或榨油厂那样干净卫生。在通往办公室的楼梯上也沾满了带有花生油味的油泥,踩上去有粘粘的感觉。
看到这些情况,我对王老师说:“说不定在这儿能有戏。”王老师一见到他的老朋友便迫不及待地把我们要找主人的那只破旧布鞋拿了出来。“伙计,先看看,先看看,你们厂里有没有人穿过这鞋。”老朋友一眼看到王老师拿出来的鞋,竟大叫起来:“没错,肯定是他的!”王老师和我异口同声地急问:“谁的?”“我们厂搬运工李某某的。”“为什么这么肯定?”我问。
“说来可能是巧合,就在四五天前,一贯只穿一双沾满油污的破旧布鞋的李某某,突然,穿上了一双崭新的解放鞋,我们都跟他开玩笑,问他怎么舍得买新鞋穿,他只笑不答,对了,他的右手中指还受了伤,好像很重,这几天一直缠着绷带呢!”“什么,手受伤?”老会计的一番话,让我们眼前一亮。“现在人在吗?”“不在锅炉房,就在外面的某某小吃店,他好喝个酒什么的。”
听到这儿,我们已经兴奋得不可言表了。“快、快去把厂大门关上,别让任何人外出。”王老师向他的老朋友发着“命令”。我们已经顾不上饥饿,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锅炉房,锅炉房的师傅说:“小李子,今天没来,刚刚出厂了,肯定到某某小吃店喝酒去了。”“走,你带我们去找他。”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的锅炉房师傅,被我拖着出了厂门,来到离厂不远的某某小吃店。吃饭的人很多,可锅炉房师傅一眼就看到了李某某,他指给我们。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李某某的桌前,向他出示了证件,亮明身份,不等我们说完,李某某就扑通一下跪在了我们面前,举起了双手乞求:是我干的,是我干的。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某某的右手中指还有绷带裹着。
从此,王俊超闻鞋破案的故事,在刑警当中流传了很长时间。对了,我忘记告诉大家了,王俊超老师在干刑警之前,曾经干过派出所长,还干过警犬训练员呢!
(作者系济南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侦查大队大队长)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