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 > 关注 >

全运会下的济南大考①——护城河治污调查

2009-06-24 10:31 《齐鲁周刊》/ 王瑞锋 /

  如果说泉水是济南灵动的脉搏,那么护城河就是流淌在济南市区灵秀的血液。今年2月份以来,济南开展的“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护城河治污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护城河的治污工作是长期的,济南如何走出“污染-治理-污染”的迷局?

 

一位船工的治污史


  每天清晨七点钟,当整座城市开始一天的忙碌,57岁的船工王齐明会从南门桥下划出一条深红色的铁船,在护城河道上徜徉。他不用船桨划船,而是使用一支长约五米的特殊竹篙,竹篙底部绑有一把弯形镰刀。发现漂浮在河道的垃圾和水草,王齐明用竹篙一勾,顺势就能把污物丢进船舱。


  从南门桥到五莲泉,在二百多米的河道上,王齐明每天都能打捞一船的垃圾污物。这样的工作,他已经从事了五年,而且风雨无阻。在黑虎泉旁边的小凉亭里,王齐明自豪地告诉记者,“捞垃圾也是治污,我也在为全运会出力。”


  王齐明说,塑料袋、纸屑有的是不自觉的游客扔的,有的是风从马路上吹到河面的。“这种垃圾算不了什么,只要勤打扫就可以了,最要命的就是排污口往护城河排污,臭气熏天。”


  五年之前,老济南王齐明对这条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河”已经相当失望,“当时黑虎泉段河水已变成黄白色,污水浑浊,气味难闻,河底经常泛起黑色污泥。”王齐明指着南门桥东约100米远的桥涵说,“那是整个南护城河中最大的一处排污口。”而类似的排污口,从青龙桥到东门桥,还有10多处。


  五年之内,护城河被治理过多次,细心的王齐明发现,只要排污口停止向护城河排污,河水很快就会清澈见底。


    下午五点,当记者离开黑虎泉的时候,王齐明驾着他的“治污”小船,满载而归。

 

南端草青青,北段臭烘烘


  5月20日中午,记者从趵突泉东门出发,沿护城河岸步行,至长盛桥以北,寻找护城河污染的罪魁祸首——排污口。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从趵突泉段到东门段的河水清澈见底,墨绿色的水草生长旺盛,随水波左右摇摆。游船画舫在河中荡漾,许多操外地口音的游客竞相拍照留念。而沿途被记者发现的十几处排污口都已经停止排污,只剩黝黑的管道。一位黄大爷对记者说,自入春以来,护城河经过几次蓄水冲刷,已经基本恢复原貌,“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位于明湖西路的长盛桥下,记者发现一个宽约三米的排污口。大量乳白色的污水与护城河水交织,水面上形成一条长长的污染带,发出浓烈的刺鼻气味,水面上漂浮的生活垃圾逐渐增多。由于离市中心越来越遥远,游客稀少,记者发现,越往北水质越差,最后汇入小清河。看到记者拍摄,沿岸的一位居民兴冲冲地问,“要开全运会了,我们这边的河段是不是也该治理了?”


  
治污迷局下的再突围


  记者从济南市排水管理中心河道管理科了解到,南门附近护城河污水水源主要来自朝山街、泺源大街和青年西路的生活用水。南门桥东侧排污口,源头已经无法探查,主要是由于泺源大街污水管下游出水不畅,致使上游来水无法全部流向下游,溢进雨水沟内,最后排入护城河,“主要原因,就是下水管线太少,排污量太大。”


  这位工作人员说,护城河治理过多次,但都不理想。早在2005年时,排水管理中心开展了护城河截污工程,“当时治理的并不彻底,只是对老化管线进行复修。”今年,伴随济南市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开展,市排水管理中心计划增加护城河沿岸的排水管网,“在护城河底修建导洪管,让污水跨过护城河,理论上可以根本解决护城河污水污染问题。”


  但是对于工程的进展,这位工作人员说,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一切都是协调问题,各机构单位协调好了,工程一个月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