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风尚 > 品牌 >

丑鞋的时尚进化

2013-10-12 15:24 未知/ □陈陈 /

 

  UGG借助一双“劳保鞋”风靡欧美,Crocs凭借一双“洞洞鞋”名扬中外。多年来丑鞋家族不断诞生新成员,也被时尚界深恶痛绝,但谁都无法阻止它们如病毒之势蔓延,出现在每个人的脚上。

  大碗女星也许穿过无数次Jimmy Choo,但在八卦读者眼中,那不过都是“名牌高跟鞋”罢了,就是那些能把人脚趾踩断的东西。但如果大腕们穿了一次UGG,读者一定过目不忘。就像小布什的名牌鞋成百上千,没人在意,但人人都会记得他穿洞洞鞋时的娇憨。

 

  时尚经济尚未翻身的冬天,一双UGG远比ChristianLoubnutin及膝长靴来得实在

  皑皑雪地里,一个穿着ChristianLoubnutin及膝长靴的女子走过。鲜红鞋底踏上积雪所发出的每一声脆响,都让无数男女从心底里战栗。如果这时导演喊“咔”,让女子脱下魅惑长靴,换上一双UGG呢?也许你一定会怀疑是不是神经搭错线,还会咒骂这蠢笨的鞋子出现得太不合时宜。

  时尚人士苏芒说:“冬天再冷也不能穿秋裤,这是尊重。”难道在寒风里冻得打颤声音发抖就是尊重?一双ChristianLoubnutin及膝长靴,就像寒冬里不能穿秋裤一样尴尬,而UGG就是“咔”声后出现的“天使”,虽然时尚界对这丑鞋子深恶痛绝,但在这个时尚经济仍未翻身的冬天,更多人愿意选择用一双哪怕是山寨的UGG来包裹住自己冰冷的脚。

  上世纪30年代,一双农夫用来保持双脚温度的羊皮做的靴子,无意间成了羊皮靴的鼻祖。一战时,澳大利亚飞行员用两块羊皮包裹成鞋子穿在脚上御寒;到了1960 年代冲浪运动员们穿这个靴子来暖和在海水里浸泡了长时间的脚,冲浪运动使得这种笨笨的圆头靴逐渐流行开来;到了上个世纪70 年代,这类羊皮毛一体的手工靴子被统称为UGG。

  聪明的美国人意识到雪地靴的商机,德克斯户外用品的公司开始在世界各国注册“UGG”商标,虽然标示着“Australia”,但钱还是都进了美国人的口袋。

  UGG的本意是Ugly Boots,翻译成中文就是丑陋的鞋子。它的出现,曾经让无数时尚人士嗤之以鼻:“这种看上去丑笨而且难以搭配的鞋,完全没有美感、设计感!”

  当一双UGG作为礼物送给了因主演《海滩护卫队》而被狗仔队疯狂追拍的女星帕米拉·安德森,并同时附送了一双UGG童鞋给安德森的小女儿。舒适的脚感让UGG首先穿到小安德森脚上,为了和女儿搭配亲子装,安德森也尝试穿了一次UGG。出众的保暖性和舒适性折服了安德森,人们从此频频从八卦图片中看到安德森在拍摄现场时穿着它,并开始疑惑为什么这位当红女星如此青睐这双古怪的靴子。

  在勾起了一小撮流行敏感人士的好奇后,便开始有计划地向那些被狗仔队曝光最频繁的明星们赠送。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非常喜欢,并在节目中“奥普拉的最爱”单元向观众隆重介绍了这双鞋。于是,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这种外形古怪却被众多名人爱不释手的靴子,格温妮斯·帕特洛、卡梅隆·迪亚兹、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甚至斯皮尔伯格全家都常穿着UGG Australia出现在公开场合,而他们的街拍图片频繁出现在时尚杂志上,“以身作则”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穿着潮流。

  这双“丑鞋”的大规模流行终于被引至沸点。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时尚界偶然发的一次“高烧”,很快就会消退,但UGG却将热度维持了五六年之久,至今也没有衰退的迹象。一家经销UGG多年的百货公司经理说:“我们每年都以为今年会是UGG热销的最后一年,但第二年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依然不见减少。”

  在道不清的复杂心态引导下,时尚界对UGG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时尚编辑们纷纷把枪口对准了它,欲除之而后快。一位名为Rara的博主给时尚编辑们写了一封公开信:“亲爱的编辑们,请放弃对UGG的终结行动吧。对那些穿UGG的人来说,一是不会听你们的,二是因为买了双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攻击也太惨了;至于不穿它的人,早已厌倦了你们与UGG的殊死搏斗,请消停吧,谢谢!”

  明星站台“丑鞋”,哪有不火的道理

  在鞋文化中,croc(鳄鱼皮)一直是高雅的同义词,但是现在,一切都颠倒过来了。短短几年时间,一种名叫Crocs的丑鞋子就像帕里斯·希尔顿的性爱录像带一样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这种五颜六色、特大号的鞋子看起来最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可像美国总统布什、厨师马里奥一类的名人,对它也情有独钟。

  Crocs的原材料是陶氏化学的研究成果——一种名为Croslite的特殊树脂材料演变而来。在2004年经美国Crocs公司推出一种外形怪异、以舒适为卖点的“洞洞鞋”之后,4年时间内使该公司赚了8亿美元,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个圆头阔身、鞋面有透气小孔的塑料鞋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丑鞋”。随后奇迹般地,“丑鞋”以“全功能时尚轻便鞋”的姿态迅速走红全球,还一度因抢购而缺货。

  被人疯抢的Crocs,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人们似乎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走向户外,一款舒适的户外鞋此时就成了真实的需求;但在中国人们似乎更愿意窝在家里打麻将或者呼朋唤友胡吃海塞,户外鞋此时只能是个摆设。

  一旦连邻居大妈都穿着一双真假难辨的洞洞鞋出去买菜的时候,潮人们的风尚也就算到了尽头。一旦价值取向转往舒适,Crocs似乎只能祈祷中国的环保指数早日超英赶美。在中国的天空变得比美国更蓝之前,人字拖的舒适指数可能还不会被轻易超越。

  继UGG和Crocs之后,僧侣鞋又无边蔓延开来。你能想象当英美时尚女性人踩一双这样的丑鞋横走街头时会有何种声势浩大的场面吗?这“以丑闻天下”的怪相产物,从外形上看毫无讨巧之处,无非是上一季草编鞋的升级版,却因其鞋头加了块草编辅料,让东西方文化再次撞出了火花,成为时尚门徒可以恣意迈起修行步态的时髦鞋款。

  僧侣鞋因轻便且舒适来对抗UV/SPF这一对肌肤劲敌,继承了“一脚蹬”的时尚基因,时尚度骤然飙升的僧侣鞋,连菲拉格慕都不能抗拒,在布料和细节上用尽了心思。“防晒、吸汗、透气、便捷”四合一功效直接反映在了这些走在时尚前沿的超级偶像身上:在好莱坞的世界里,尽管整日华服与美鞋傍身,闪耀在《绯闻女孩》第六季拍摄片场的Blake Lively仍会趁着拍摄间歇甩下那双蹩脚的“恨天高”,而将双脚伸向一双“其貌不扬”的草编底僧侣鞋;同时新晋时尚明星兼设计师双重身份的Elizabeth Olsen持续两天约会、逛街、拍戏都穿了同一双僧侣鞋;更难以置信的是,这看起来毫无风格的草编鞋,居然进了英伦当红It Girl Alexa Chung的鞋柜,而后顺理成章地被标榜为本季最新潮流风向标。让人相信这突如其来的时尚“怪相”会让你不禁发问:这鞋真的有那么好穿?

  “丑”或者“有型”都没关系,这是一个可以容忍怪鞋当道的年代,怪得有人捧场就红了。

  “丑鞋”就像是吕燕的美,特点就是卖点

  撰稿人莎拉·伯纳德在《丑鞋子的简短历史》中历数了不同阶段丑鞋子的变迁:“上世界70年代末,马丁靴热潮出现并影响至今;90年代中,户外运动鞋款Teva兴起;2004年,UGG从澳洲哼着绵羊音出现;2006年,Crocs开始大热全球。”有评论认为,丑鞋子的周期性出现与经济形态和社会风潮有着密切联系。比如,马丁靴代表了朋克和摇滚一代,Teva的户外运动精神与BOBO族的诉求不谋而合。与社会文化的交融结合,让这些丑鞋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成为潮流杂志所推崇的“经典潮物”。虽然有这些丑鞋作为铺垫,UGG还是不能摆脱“史上最丑之鞋”的恶名——即便凯特·莫斯穿过还是丑。名声不好,却不能妨碍它在商业上大行其道。据说在莫斯科,一双UGG长款雪地靴可以卖到600美元,还供不应求。

  “丑鞋”就像是吕燕的美,特点就是卖点。

  著名鞋履品牌周仰杰(Jimmy Choo)与UGG合作推出售价在495美元至795美元之间的鞋款,消息一出,时尚界各路人马即摆出架势,准备用无情的羞辱让UGG知难而退。同是丑鞋家族成员的洞洞鞋也遭遇过类似的围攻:因公司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未按时公开而引发的一场猜测,最后滚雪球般变成了“被破产”的闹剧。时尚人士们击掌庆贺,差点没开香槟庆祝。

  这些丑鞋子无一例外地“完全没有美感、设计感,价格低廉”,却拥有另一个极具杀伤力的共性——辨识度很高。詹妮弗·安妮斯顿也许穿过100次周仰杰的鞋,但在八卦读者眼中,那不过都是“名牌高跟鞋”罢了——你知道,就是那些能把人脚趾踩断的东西。但如果安妮斯顿穿了一次UGG,读者一定过目不忘。小布什的名牌鞋成百上千,没人在意,但人人都会记得他穿洞洞鞋时的娇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