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日记(六)
山东航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幸福今年5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中组部组织的中国第七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主要课程有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政策和体制、金融危机及对亚洲的影响、城市发展、新型公共部门管理和统治、危机管理、领导力和战略、实力、软实力、硬实力和巧实力等课程。他在此期间写下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考察有感,取名为《哈佛日记——学习与思考》。本刊将陆续刊载,敬请垂注。
危机管理管什么
5月29日,星期五,雾,51-52 F。
课程:危机管理
教授:Arnold·Howitt
Arnold·Howitt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肯尼迪学院Roy和Lila Ash民主统治和创新中心的常务主任,肯尼迪学院Taubman中心危机管理高级培训项目的联席主席,肯尼迪学院的监察员,世界经济论坛自然灾害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
目前,世界正在经受着经济危机的煎熬,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经常面对危机,在社会转型期,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检验领导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中文中的危机有两层涵义,风险和机会,亦即危机是事物发展的转折点,风险中包含着机会,风雨过后是彩虹。Dutch教授说中国文字有三个特点,一是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二是近似于音乐的抑扬顿挫的声调,三是书法艺术,因此他概括中国的文字=意思+音乐+艺术。
英文中的危机就没有这么浪漫了,crisis表示重大事件中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及时,可以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危机,我并不陌生,对于如何处理危机也并不陌生。在政府工作时,曾分管过安全生产,处理过海上沉船、森林失火、化工厂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处理过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到企业工作后,安全管理则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大部分危机是由紧急状态演化而成的,紧急状态和危机是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常态的,后者是非常态的。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出现了紧急状态,面临着严重危机。从紧急状态到危机的界限是模糊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把紧急状态都当作危机来处理,千万不要先处理紧急状态,后处理危机。
在危机状态下,当机立断最重要。从危机的评估,到方案的设计,到方案的执行要一气呵成。目前中国同西方国家比,面对金融危机无论是方案的设计,还是方案的落实都有较大优越性,这既是领导的力量,也是制度的优越。处理危机的实践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有充分理由相信,经济危机过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极大提高。
危机评估中有三种信息。一是我知道什么,二是我知道什么不知道,三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种情况,这是危机评估的重点,也是危机管理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小题大做”是可选择的策略之一。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由此我想到目前我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采用的是否也是这种策略。
我们管理危机是为了减少危机,防止危机。我祈祷,让危机远离我们。
一、危机的因素越多,危机越复杂;
二、大部分危机是由于紧急事件演化而成的,或者换句话说,大部分紧急事件都可能演化成危机,紧急事件是危机的萌芽状态,而危机则是紧急事件的形成状态;
三、紧急事件与危机之间并无明显界限,紧急事件中有危机因素,危机中也有紧急事件因素,很难绝对地将紧急事件和危机区分开;
四、综上所述,我们在处理紧急事件时,要考虑它可能演化成的危机,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选择。
看不见的是风险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电影,两个队做传球比赛,每队各4人,一个队穿黑衣服,一个队穿白衣服,我们的任务是数球在白队队员中传了多少次,电影放映时间共3分钟。放映结束后,老师统计计数结果,大部分同学说26次或者27次,也有个别的同学说20次左右。老师问,在电影中有没有发现其他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说没有,只有3个同学说,看到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熊。老师又重新放了一遍电影,果然有一只大黑熊出现在银幕上,在3分钟的影片里,大黑熊出现了30秒钟,占1/6的时间。看了这个电影后,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如果我们真的在看一场球赛,这时候来了一只大黑熊,而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发现,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七个字 “看不见的是风险”,并在每个字下面加了着重号。
看不见的之所以是风险,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道的”,第二部分是“知道不知道的”,第三部分是“不知道不知道的”。首先是不知道不知道的,我们不认识它,不了解它,它是陌生的东西,陌生的东西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做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企业以巨大的打击,对有的企业甚至是毁灭性打击。现在反思,主要是我们对金融衍生品研究不够,了解不够,这种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解决由不认识导致看不见的风险的办法是,或者远离它,远离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领域;或者研究它,了解它,全面认识它以后再与它打交道。
其次是知道不知道的,有些东西尽管我们也认识它,也了解它,但是我们忽视了它,像看电影传球比赛,我们的精力全部集中在数球上,大黑熊与黑衣球队队员的颜色是一样的,有隐蔽性,因此我们忽视了它。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当我们集中于某一件事时,如果只想到成功,就可能被假象蒙惑,面临着风险而看不见。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每一项决策都存在着风险,对这些风险是否有充分的估计,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建设质量的风险、工期的风险,对融资项目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对企业兼并重组中的政策风险、整合的风险等。我们知道会有这些风险,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它是否会出现,什么时间出现,我们看不见它,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当我们关注成功的同时,一定要用主要的精力关注风险。
美国人看中国
5月30日,星期六,晴,57-66 F,游览莱克星顿、康拉德镇。
莱克星顿镇是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次听美国人看中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时候我在烟台市芝罘区工作,接待美国纽约州一个专业协会组织的中小企业访问团。访问团团长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到中国来,这次他们去过北京、上海、西安、烟台,感触很大。他过去了解的中国主要是从电影中了解的,大草原、大马、大辫子。从纽约出发前,他做好了从北京下飞机后骑马到烟台的准备,他专门带了骑马的衣服和鞋。想不到,烟台与北京直通飞机,而且城市也这么漂亮,这么现代。我问随团的一个团员,他关于中国知道多少,他说他知道中国有孙子兵法和古老的关于性保健方面的一些办法。我当时感到不可思议,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后来我跟美国的一个华侨谈起此事,他说,孙子和中国古老的房中术在美国也有一定存在。
接近20年过去了,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美关系从老布什时期全面发展的外交关系到克林顿时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从小布什的重大的利益攸关方到奥巴马的全面的积极的合作关系,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哈佛的课堂上,我感到现在的美国人更关心中国的有三大问题:一是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碳排放问题;二是应对金融危机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以及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三是中国崛起的问题,特别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同一个传统的大国的关系问题。讲课的老师反复讲的是这三个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上,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作用,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第一个问题,美国人认为,要解决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离不开中国,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只有与中国合作,这个问题才可以有效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金融危机受影响最小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三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从世界发展史上,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同原来的传统大国发生矛盾,甚至有的美国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与此有关。今天中国的崛起也不可避免地同美国产生矛盾,要避免矛盾激化,只有加强交流和合作。
从美国人看中国的变化,我感受到了祖国发生的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感受到了中国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