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桑兰与保姆们
9月5日,体操明星桑兰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什么是家政服务》的文章,投诉保姆的所谓种种劣行。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此事,网友们更是掀起热议。
如今,保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受雇于城市居民,生活在城市居民的私生活领域,生活方式的不同必然会产生种种博弈。济南的保姆市场又是何种形态?是否也有桑兰与小杜这样的特例?记者近日调查走访多家单位和个人,试图揭开济南保姆市场背后的现实。

》 关键词:保姆荒
一个从未用过保姆的小女生觉得节目偏袒雇主,而另一位中年女士则疾呼“怎么替雇主说说话?”
40岁的关阿姨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被监视。
这之前,她已经在济南做了3年保姆。3个月前,雇主家客厅天花板的一个长约20厘米的黑“盒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后来,她在自己卧室也发现了同样的“盒子”。凑到“盒子”下方研究了许久,关阿姨突然意识到——这是监视器!忍受不了每天被人监视的日子,她默默离开了。
9月26日,在济南市马鞍山路某名牌家政公司,记者听到了这么件新鲜事,“做家政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吃苦,而是受气,不被信任”,四川籍的刘阿姨说,如果能够被雇主理解和尊重,活儿多点都无所谓。她上个月刚刚从一位孕妇雇主家里出走,“连屁股都要帮她擦,还成天找茬,怎么着俺也不回那家了,”深感委屈的刘阿姨愤然要求公司提前结束与这位“侮辱人”雇主的合同。
就在同一座城市,济南市外国语学校的尹女士四处奔波找保姆,可是寻遍了济南市几乎所有家政公司,也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现在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愿意干保姆的人越来越少了。”山东省家庭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张天南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趋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断增多,人们对专业家政服务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根据省家协统计,济南现有家庭超过200万户,有近50万户家庭需要保姆,但其中50%的家庭曾更换过3个以上的保姆。“找保姆烦”、“请好保姆难”已成为困扰众多市民的一道难题。
“主要原因是保姆的社会认知度太低。”在采访中,张天南加重语气强调,“农村小保姆”的说法已经成为过去,愿意当保姆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前几年有很多年轻女孩愿意当保姆,但近两年,国家对工厂的管理比较严格,工资和保障都不错,济南虽是省会城市,但保姆月均千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并不高,而且社会地位反差太强烈,所以很多人认为当保姆“没有出息”,纷纷转行,去干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者去求学了。”
但相比于找保姆的艰辛,某报社的马先生更害怕的是再遇到这么一个主儿:一天临时有事回家的他,一进门就蒙了,家里50多岁的保姆正坐在沙发上打毛衣,一只脚跷在茶几上,一只脚伸在地板上,一岁的儿子身上脏兮兮地被扔在地上,正津津有味地嘬保姆的脚趾。悲愤的马先生当场把这位保姆请出了家门。“济南市家庭对保姆的满意率仅有20%。”这是山东省人大代表孙仲华在题为“济南家政市场需规范”提案里的一个数据。
而2009年9月,“我彻底蒙了”,CCTV12《大家看法》主持人张绍刚录制完桑兰“保姆门”事件后,在博客里写道:“我希望尽可能地中立。但是,录制结束之后,两个同时在现场观看的工作人员居然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一个从未用过保姆的小女生觉得节目偏袒雇主,而另一位中年女士则疾呼“怎么替雇主说说话?”
张绍刚本人因为去年儿子出生,家里也曾经一年时间换过九个保姆,“几乎都可以编一本辛酸史”。
》 关键词:我们不是旧社会的佣人
中国的城乡“二元”格局:解读保姆与雇主关系最重要的“密码”
“都说现在闹‘保姆荒’,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雇主太过苛刻。”从雇主家里出走的刘阿姨这一个月里也陆陆续续见了几个雇主,但是很少有互相看对眼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在线调查(706人参与)显示,25.5%的人想请保姆但没有请的原因是保姆“跳槽”频繁,不稳定。刘阿姨却认为,只要雇主把他们当人看,而不是当作旧社会的佣人,他们不会频繁“跳槽”,相反她们更希望稳定。
“很多地方都体现不公,比如雇主都要检查我们的健康证,但是在‘验明正身’之后,他们还是不允许我们的衣服和他们的衣服一起洗,甚至不准我们用洗衣机。但是,我想问,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健康状况,雇主不需要向保姆出示健康证明吗?”刘阿姨说。
“说家政服务人员素质低,我觉得好多雇主还不如我呢。”来自商河的张阿姨这些年换过不下10个雇主。“我中午在家里吃饭的话,基本就是热热剩菜就对付过去了。晚饭你不在他家吃,他就把很多菜拿出来,等你把一道道菜做好了,端上来。‘行了,你回去吧’,他就把你当旧社会的老妈子看。”
对此,山东省家庭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张天南深有感触:“在我看来,保姆这个称呼本身就不合适,应该被称为驻家服务员,人格上与雇主是完全平等的。”“吃饭可以单独吃,但至少不能吃剩饭,”她曾在调解到协会投诉的一起纠纷时对一位雇主说:“家里的营养品,海参鲍鱼之类的你可以自己吃,但正常的饭菜你要保证保姆。”事实上,保姆与雇主之间因为小到菜做得咸了淡了,大到工钱给得多了少了,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儿”,都可能引发矛盾。
“保姆与雇主二者关系最大的社会背景是中国的城乡二元格局”,在采访中,济南大学社会学系的李春海老师告诉记者,这一点是解读保姆与雇主关系最重要的“密码”。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好”的保姆和雇主似乎总是难逃“农村妇女没素质,没文化”、“比农村人还抠”等字眼,而这些表述中无不游荡着“阶级的幽灵”。
李春海认为,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女性农民工中“保姆大军”的出现,应对的虽已不再是过去极少数人为保持贵族、士绅闲适生活方式的需要,而是城市人实际生活的需求。但实际存在的等级悬殊和阶层壁垒仍然存在,而在大部分高端人群的保姆眼中,“知识分子的优雅”几乎约等于“优越感和傲慢”。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雇主与保姆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往往还导致文化的碰撞。对此,某报社的于女士深有体会,“别换台别换台”,下班后回到家,她往往会发现家里的保姆正津津有味地看“我是一棵小草”之类的电视剧……
在城乡隔绝背景下,两种文化面对面碰撞。而双方的理解和角色期待则直接影响着关系的走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雇主对保姆最主要的角色期待是“老实、肯干、能吃苦”,保姆对雇主最主要的角色期待则是“友善、和气、通情达理”。这一点也从侧面反映了保姆与雇主关系区别于一般主雇关系的特点。
》 关键词:家政市场的规范
“我能管理几万人的工厂,但却搞不定家里的保姆”
据记者了解,在山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近两年所收到的雇主投诉中,保姆突然辞工,而家政公司又一时调配不出人手成为投诉最多的原因。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桑兰“保姆门”事件中,最直接的导火索也是保姆小杜突然扔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桑兰,以老家的父亲病重为由辞职。一向以灿烂笑容示人的桑兰无奈提出行业问题:“家政服务行业混乱,公司管理模式不统一,培训只是表面行为。”
“我能管理社团里的几百号尖子,有时候却说不过手下的一个保姆啊。”自己创业,开了5年家政服务公司后,西北大学毕业生李强算是彻底理解大学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在台上的感叹:“我能管理几万人的工厂,但却搞不定家里的保姆。”
他200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大南路开了信诺家政综合服务公司,现在手下光保姆就有100多位,但烦恼随之而来:“这个活太繁琐了。保姆本身流动性也很大,要经常招聘、培训。服务稍有一点不好,东家恨不得一天3个投诉电话。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赚这么一点中介费,一点都不划算。”
“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相关法规和职业标准。”人大代表、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卓长立告诉记者,目前,在济南近400家家政服务企业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管理较为规范的仅36家,许多家政公司仅“一间房、一张台、一部电话”,他们在向消费者收取介绍费的同时,又收取家政服务人员的管理费,但又缺乏后续的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以上种种,引发服务纠纷不断,使得家政中介的可靠性和诚信度大打折扣。
家住建设路如意苑的边先生前一阵很满意自己刚请的保姆,在他看来,这位保姆做事勤快,对老人和孩子也照顾得细心体贴,但是才干了不到一个月,这位称职的保姆却主动提出离开。通过家政公司,边先生最后了解到保姆离开的原因是“吃不饱饭”,这让他大跌眼镜。“她每天只吃很小一碗,我以为是她食量小,也没多问。她应该告诉我,和我沟通。”
边先生家里,这一年换了十多个保姆,但是没有一个合适。“要么太闹,要么太懒,要么就是做事不细心,这和她们要的1000多元的工资完全不符。”
“合同的完善很重要。”张天南认为,工作的时间、工资、责任也应先讲清楚,不要含糊其辞,这样才会避免扯皮。但目前,济南还没有家政服务的正式立法和行业标准,采访中,卓长立也呼吁规范济南家政市场。她说,我国目前已有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出台,但只是推荐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最好能建立一个地方性的强制性行业标准。
在大部分高端人群的保姆眼中,“知识分子的优雅”几乎约等于“优越感和傲慢”。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雇主与保姆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往往还导致文化的碰撞。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