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要览
民意调查在中国
我国民意调查机构的兴起,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意见表达及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征,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政府需要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意,同时民众也希望获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瞭望》
8月16日出版
末日生存者
天灾人祸频发,生存不再是电影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
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洪水或一次爆炸,我们身边几乎每天都有车祸、医疗事故、抢劫等危机出现。
有些人开始为“末日”准备:储粮备水、学习生存技能、知识,他们相信自我胜过相信现存体系,他们就是生存主义者——最有可能,最有能力登上诺亚方舟的一群人。
《南都周刊》
8月13日出版
舟曲的拯救
8月8日凌晨,一场持续了40多分钟的“瞬间性强暴雨”,让甘南舟曲泥石流倾泻而出,瞬间覆城。
舟曲的灾难是否与此地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有关?天灾是否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报复?亦是灾难频发的中国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
8月13日出版
橡皮人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变成无梦、无痛、无趣的“橡皮人”。
成功主义、阶层板结、价值偶像的缺失,共同制造了“橡皮人”。
国家愿景始终如一,社会共识已现分歧,个人希望载沉载浮。我们寄望于重新摆正社会的天平,使“橡皮人”找回梦想、痛感和生趣,成为情感饱满的新鲜人。
《新周刊》
8月16日出版
你了解抗战吗
抗战胜利65年,还有多少关于这场伟大战争的故事和细节不为我们所了解?
时光悠悠,当年20岁的青年如今都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谁还能以亲历者的角色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
在拯救抗战史的同时,权威党史研究者亦强调,抗战史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化和拓展时期。在不同身份研究者、爱好者的努力下,铁马秋风已不只是抗战史的全部。
《瞭望东方周刊》
8月1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