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要览
■媒体要揽
坎昆会议前的“暗算”
近日,国际能源署(简称IEA)不经意间披露了最新能源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10》中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经过境外媒体的炒作后,就变成了“中国去年已经超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一时间,“夺取了美国保持一个多世纪的头把交椅”、“世界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全球能源‘中国时刻’”等说法充斥西方媒体。在距离年底坎昆气候会议只有仅仅5个月时间里,它们这时所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热情”,既引人关注,更耐人寻味。
《中国经济周刊》
8月2日出版
回望三峡
实践正在检验着三峡。7月20日,三峡水库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这是工程竣工以来,所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当历史的洪水冲击着三峡大坝,不仅检验了其抗洪的能力,更检验了它在整个长江中的角色。在汛期,大坝面对蓄与泄的争议;在旱期,大坝更面对高水位和低水位的压力。
这座大坝从来都不缺少反对的声音。上世纪80年代广泛公开的大论证,让三峡大坝成为建国以来最为透明的世纪工程。而对于这个世纪工程的检验,还远未停歇,三峡的话题将长久的存在。
《中国新闻周刊》
8月1日出版
超级水果秀
几乎是一夜之间,“超级水果”(superfruit)这个2004年前后开始在美国变得炙手可热又蔓延至日本、英国和北欧的概念,在这个夏天,刮起了一阵中国旋风。在这个符号的背后,是产值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全球水果产业势力范围的重划,更是现代人在科学、健康、财富、政治的多方角力中,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利弊共存里纠结挣扎的现实困境。
《三联生活周刊》
8月5日出版
与美国航母交锋60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拥有强大航母编队的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一直是美国威慑中国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几代中国人对美国航母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中国人和美国航母“打交道”由来已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航母的认识日益深刻——航母是一种强大的武器,但我们并不害怕它;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性和海洋性大国,也离不开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
《环球人物》
8月3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