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要览:释永信疑问
释永信疑问
以现代企业制度来比拟并分析一座寺院,其间当然包含着一层公众的疑问。这种称谓准确吗?答案,未必是或否那么直接。解答这一疑问,我们必须回到并且进入少林寺本身。30年的改革开放,一座寺院正在发生生存方式的演进,如果我们失去观察,任何答案不免武断。
平心而论,一座寺庙比如少林寺,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现代社会,为生存而进入它所处的时代环境,并遵循时代的规则,自然而必须。只不过在当下中国这个时刻,我们需要更为本土的佛教比如少林寺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传统的智慧与知识资源,显然,至少目前这一需求的满足尚待时日——需求与供给在此处构成落差。公众疑问的心理底因在此。
《三联生活周刊》
6月14日出版
民主新演进
公推直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党内民主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从最初四川平昌实行公推直选,首次打破党内“任命制”,至今,中共党内的民主试验已近10年。
近10年来,先是各地单一试验,再是中共的十七大将“公推直选”作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充分肯定。
南京,这个长江下游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基层党组织已经被民主“全覆盖”,民主在这个758万人的都市正待演进成蔚然大势。与以往基于一点的乡村党内民主的试验不同,南京的试验将为中国的民主演进提供一个崭新的城市样本。这个城市的努力,或将为中国更大范围的民主推进提供思路。
《中国新闻周刊》
6月14日出版
南非黑白
2000年,曼德拉向球王贝利颁发终身成就奖时曾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体育的力量无与伦比,它能激励人民,团结人民。要打破种族藩篱,体育的力量胜过各国政府。”
随着2010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到来,这位暮年英雄也许正在经历他生命的终极考验。他已经为如何实现种族平等与和解作出了典范。人们期待着,南非正在面对的族群弥合新挑战,能够为全世界那些正在经历贫富差距增大之痛的转型期国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与选择。
《瞭望东方周刊》
6月10日出版
张悟本炮制内幕
“大师”忽然成弱势,我见犹怜。电视片停了,广告牌撤了,悟本堂扒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悟本”忽然成“污本”,抚今追昔,人们不仅要问:“大师”为什么这样红?张悟本是怎样走上神坛的?传媒的炒作造星运动、主管部门后知后觉的放任自流以及大众的盲目跟风,才是张悟本被神化背后的真正推手。
中国的事,严复先生曾痛心到一句话说绝——“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他就没想到,民品固劣、民智固卑,但民之粹者——知识精英一旦甘为劣者卑者之“教父”、之“话筒”、之“推手”,则“民品”将更其万劫不复矣!
“大师”为什么这样红呢?暮春草长,不妨一问“大师”背后的衮衮诸公。
《新民周刊》
6月9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