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要览:朝鲜那些事儿
朝鲜那些事儿
这是一个特殊的邻居,与中国有着复杂历史关系和感情纠葛的邻居。一位著名国际政治学者表示,“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单单用中国的援助和宽容换不到朝鲜的对华友善,在朝核问题上尤其如此。”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6月29日出版
情感与主义
中国的政治革命发生在列强掠夺中国的紧迫危机中,社会格式则还处于中国传统中,情感方式往往还属原有社会格式的理解和感受方式:重家庭,认血亲,讲义气,尊师长,这导致中国最初的革命者其实都经历着双重的精神生活,他们的政治生活是现代主义的,社会生活却是传统的,从鲁迅、胡适、瞿秋白等不少人的生活经历中,都能看到这双重生活的折磨。
“一个丧失情感的人不能称之为人”,主义面前,情感不可能泯灭,情感面前,主义既然形成又不可能背叛,残酷于是更加深化。这种深化意味着:主义一定需要牺牲情感,这就是精神的磨砺。这样的主义里饱含的情感,显然才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强自立最值得珍贵的财富。
《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6月22日出版
你在说谎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普通人在每十分钟谈话中平均会说三个谎话。有人说,谎言是一种语言游戏,它植根于人类深沉的本性。说谎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有时候它本身就是文明的象征——历史上,大部分的统治都是建立在一个弥天大谎的基础之上。
对谎言的揭露几乎与说谎的历史一样长。它们彼此如影随形,相生相克。就像说谎也并非全都怀有恶意一样,有的时候揭谎也并非因为人们对谎言有多么厌恶,而是出于某种现实的需要。说谎与揭谎的猫鼠游戏相生相克,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谎言的不断编织和戳穿,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新世纪周刊》
2009年6月18日出版
大学怎么办
如果说其他领域的改革更多的是赤裸裸的利益分配,那么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是希望和梦想。政府官员,尤其是政治中间层的官员,不承担向社会输出希望和梦想的使命,这才是必须改变高校行政化的根源所在。而一个能够拿到很多资源的校长,顶多就是CEO。校长们推动的教育改革,一旦只能让人还原到政绩动机或者从各方面拿钱,改革的生命力就会枯竭。
《南风窗》
2009年6月16日出版
最佳阻燃是人心
如果我们永远只从应急措施、技术设施、管理机制的完善上殚精竭虑,我们将永远汲汲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奔命在汤汁淋漓的公文旅行和焦头烂额的应急细则,所谓下兵攻城,上兵攻心,最佳的阻燃是人心。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是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新民周刊》
2009年6月17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