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媒体要览 >

媒体要览:流感时期的人与城

2009-06-24 09:59 《齐鲁周刊》/ 周刊综合 /

■媒体要览

流感时期的人与城


  墨西哥政府宣布,从5月1日起到5月5日,作为强化防范甲型H1N1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一切“非基础性”公共事务和经济活动,放假5天。


  没有音乐、鲜见霓虹的寂寥街道,让人联想到葡萄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的名著《盲》也译为《失明症漫记》或《盲流感》,小说里,一种致盲的神秘流行病肆虐,令人性在严峻考验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真实原貌。


  墨西哥财政部5月5日表示,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2009年墨政府财政收入可能下降20亿美元以上。


《环球》


2009年5月14日出版

 

这个世界会好吗


  150年过去了,亨利·杜南发起的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已经成为世界人类意识的一部分,它在几代人手中传承下来,并未被战争和灾难阻断。但是,战争和灾难也从来没有因为那些“高尚的人的美好愿望”从人类历史中退出,哪怕是减少一点。杜南伟大的设想,让这个世界改变了多少,又将能够改变多少?从索尔费里诺战役和杜南身上追溯这一设想的历史建构,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种解读。


《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5月18日出版

 

疯狂赛车


  一起交通事故演变成了一桩公共事件。


  与网上的人肉搜索和一些过激言论相比,现实中的杭州市民千人在谭卓“头七”聚集“散步”表达他们的态度,他们以这座城市为骄傲,不希望杭州因此而被抹黑。


  杭州飙车事件将慢慢平息。对政府来说,公开透明的处理始终是对待此类事件的最佳解决方式,而对普通人来说,更多地了解事实,也许比更快地下结论更重要。


《新世纪周刊》


2009年5月18日出版

 

坏经济会让人变好吗?


  明眼人早就看出,今次金融危机美国与中国属于不同版本。历史类比看,中国的危机更类似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产过剩的危机,数亿人口的过剩劳动没有了买家。而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则更似美国九十年前,需要老罗斯福总统的平权和反垄断运动,而非小罗斯福的经济新政。只有将经济危机看作实施社会改良契机,由此,中国方能转危为机。


《新周刊》


2009年5月 21日出版

 

百年家族系列: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要读懂近代中国,就不能不读晚清史,要读懂晚清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


  这位乱世枭雄在政治上大红大紫的40年,也正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衰亡、近代社会启蒙生发的转折点。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自嘲“破屋裱糊匠”。他的政治对手梁启超在李鸿章去世后作传纪念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甚至把他与古今中外的大政治家逐一相较,认为李鸿章与诸葛亮、王安石、俾斯麦等人都大有可以一较高下之处。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5月2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