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媒体要览 >

媒体要览:西藏的标签与西藏的真实

2009-06-22 19:15 《齐鲁周刊》/ 周刊综合 /
西藏的标签与西藏的真实


  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任何在西藏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做法都是在“灭绝藏族文化”,如果去改善交通状况则一定会“破坏西藏环境”,似乎只有让西藏的一切维持在一个世纪前的状态,才是保护了他们心中的“香格里拉”。


  100多年前,《消失的地平线》中的主角来到香格里拉寺之后,所感叹的第一件事,便是这个藏传佛教寺院里会拥有中央供暖系统,甚至还有来自美国的浴盆。而当青藏铁路通车之后的2006年7月2日,《纽约时报》却“担心”起了这条铁路带来的“汉族主导”的经济发展,会使西藏古老的宗教文明消亡,破坏西藏原有的自然环境。


     《环球》


     2009年3月27日出版

 

中国式贫民富翁


  曾几何时,中国缔造了多少贫民一夜之间成为富翁的神话?


  那是一个阶级几乎被抹平的扁平社会,当人们的创富欲望被放出樊笼,江湖草莽英雄纷起,一场影响深远的阶级再造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在前半场演出中,财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分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当剧情推至下半场,社会阶层开始反过来主宰财富的积累。贫民,富翁,越来越被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山重水远。


   创富神话还能被复制吗?于是我们更需要寻找开启阶层壁垒的钥匙。


《南都周刊》
 

2009年3月30日出版

 

冯仑:反周期先生


  2008年对地产行业来说是惨淡的一年,但冯仑的反周期思维让万通在这一年过得非常顺遂。


  他研究过近15年来所有A股房地产公司的报表后,发现一条规律:在繁荣时期,所有A股房地产公司都是销售增长、利润增长、资产规模增长,但同时负债率也增长,每股净现金流却减少。当一个公司所有指标都快速增长,但净现金流却为负的时候,那就潜在很大的危险,一旦市场出现危机,公司的周转就会有问题。


  冯仑说,就是这条规律提醒他,要学会“反周期”运作:顺市卖房,逆市拿地。


《新世纪周刊》


2009年3月30日出版

 

当思想成为生意


   中国人的确“不高兴”。“火炬事件”引发的全球化挫败情绪还没有消失,毒奶粉、环境污染、贫富不均、矿难和腐败行为引发的愤懑又时时涌来。如果“不高兴”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希望如此——对很多人来说,谁领导世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应该在他的祖国活得健康、富足、安全而有尊严。


  如何在外交和内政上分配变革资源,确实是重大的考验,是不得不做的“政治和感情选择”。要做出明智的抉择,请先走出悲情和冒进。


《新民周刊》


2009年4月1日出版

 

“超级病菌”来袭中国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四环素在中国一度被当成了“万金油”在使用。


  然而,随后更多种类抗生素的全民式滥用,留下的就不再只是如同“四环素牙”一样的简单印记,而是催生了具有强耐药能力、医生对它几乎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无抗生素时代。抗生素滥用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月23日出版

 

绿茶之道


  英国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伯特·福琼1848年从中国带走2万株茶苗和1.7万粒茶籽,以及8位中国茶工与茶农,自此印度茶业迅速崛起,成为英国茶叶市场90%的原茶供给方。英国的下午茶由此形成。1890年,立顿红茶出产,100多年后,它来到中国。带着工业化的程序与现代化信息回到中国,与传统的中国茶业在市场上展开了10多年的角逐。


  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年产值总和163亿元,比不过立顿茶业一家企业的230亿元15亿英镑 年产值。


《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3月23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