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第一访谈 >

山东杂技“蹬”上奥斯卡

2012-03-11 19:41 未知/ 贾文佳 李青 /

  本刊专访山东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

  2月27日,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柯达剧院隆重举行。山东省杂技团的杂技《蹬人》隆重登场,这是奥斯卡颁奖礼首次出现杂技表演,也是中国演出团体第一次出现在奥斯卡颁奖礼的舞台上。

  2月28日下午,本刊记者前往山东省杂技团,对杂技团团长姚建国及《蹬人》表演小组成员进行了专访,详解山东杂技“蹬”上奥斯卡的台前幕后。

  杂技文化“初吻”奥斯卡

  2月27日上午10点,山东省杂技团《蹬人》小组与太阳马戏团联合表演的杂技登场,《蹬人》节目组的9名演员全部以《黑客帝国》中人物的造型出场,表演时间只有60秒,但表现堪称惊艳,台下嘉宾掌声雷动。

  《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评价该节目称:“这个节目的表演是常人难以完成的,比我拍的电影都好,电影是用特效虚构出来的,你们这是真功夫。”

  2月28日下午2点,本刊记者走进山东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透露,他上午11点刚去机场接回奥斯卡颁奖礼演出的一行人。“没想到媒体对这个事情这么关注!”面对不停打来的采访预约电话,一向低调的姚建国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姚建国介绍,从去年7月份开始,山东省杂技团《蹬人》小组一直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一起在洛杉矶演出。“年底,奥斯卡颁奖礼总导演布莱恩·格雷泽在美国各地选节目,偶然看到了我们的节目,看了半个钟头后,布莱恩悄悄地走了。第二天他再出现,是在剧场后台的化妆室,“我想请你们去奥斯卡表演,能赏脸吗?”随后杂技团就收到了奥斯卡的演出邀请。

  布莱恩·格雷泽本就是喜欢中国杂技,觉得惊险刺激。而《蹬人》充分展现了山东杂技小、快、灵的特点,不借助任何道具,演员完全徒手表演“蹬”、“翻”等一系列高难技巧。并且,奥斯卡现场表演时,演员身上不挂绳子,没有保护措施,玩的就是惊险刺激!

  不过当天的表演也留下了一个小遗憾,在完成“叠罗汉”动作时,有一名演员踩滑失误。对此,姚建国用“白璧微瑕”来形容。“因为现场观众非常热情喊声不断,而且灯光闪烁耀眼,音量又不像在国内可以自己控制,使得‘号子’声没有统一,起落不同时出现了失误。”

  在失误发生后,演员迅速起身,跳上自己的位置,速度之快,令人看上去并不明显。据了解,表演组实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来应对现场的各种意外,甚至还有另一套8人或7人的表演安排。

  今年24岁的张梦龙是本次9人演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已经到德国、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进行过演出,“今年大年三十还在美国演出呢,有时候真不想出国了。”说起这些,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不免有些无奈,而这位经常被外国人当成韩国帅哥的年轻小伙又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杂技给了我无可替代的成就感”。

  张梦龙告诉本刊记者,为尽快适应柯达剧院,表演小组被安排住在附近的五星级酒店,每天有75美元的补助。尽管在颁奖礼上的表演前后只有60秒,但每天有四五个小时的排练时间,还要不停的彩排。“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出竞彩nba 去玩,”提及红地毯上的明星大腕,张梦龙直言,“27日早上,星光大道就被戒严了,我们一直都在后台,红地毯上的一切几乎看不见。”

 

  《蹬人》的春晚奇遇

  作为《蹬人》的总编导,团长姚建国向本刊记者详细讲述了它“诞生”的过程。

  1991年,从一线演员退居幕后的姚建国认定“蹬人”是一个不错的杂技表演形式,无论是从难度的挑战上,还是表演的布局上,都可以深度挖掘。于是,他开始着手组织和编排杂技“蹬人”。“我的灵感来自很多老艺人,这个节目改良于中国传统杂技“蹬坛子”,当时蹬的是椅子、坛子等物件,如今物件换成人,行话叫“死托”变“活托”,表演的难度系数加大。”

  面对全新的节目编排,演员的选择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从最初的6个人到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的21个人,再到参加太阳马戏团演出的9个人,期间变了无数次。”而且,随着演员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变化,有的已经不适合这个节目,更换演员成了家常便饭,但是每次更换的背后都要从头教起。

  “杂技被称为极限运动,并非像过去理解的要吃苦、条件差,而是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在每次更换的同时,为了加强节目的质量和难度,我们都在一次次的逼近极限。”可以说,奥斯卡典礼上为观众呈现的‘蹬人’,是一件耗时20多年的终极作品。

  2010年,《蹬人》曾荣获世界杂技界最高奖项——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蹬人》团队自去年1月起就受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派遣,与世界知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此后一直在洛杉矶柯达剧院举办演出。这次参加奥斯卡杂技表演的9位演员,虽然年龄小,但个个技艺精湛。

  姚建国还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小演员们的“春晚奇遇记”。2010年的央视春晚,《蹬人》团队正在加拿大参加“金小丑奖”角逐。虽然接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但一审二审时间正好与比赛时间冲突。“当时央视的态度是‘不管得不得奖,都保证上春晚’,所以我们从加拿大直接飞往北京,春晚剧组派专车去机场接我们,这个待遇对春晚演出团队来说,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对于此次走上国际舞台,姚建国表示:“中国杂技能去全球瞩目的舞台表演,最重要是有敢于‘走出去’的想法,我们因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提供的外国演出机会,才能与世界著名杂技团体‘太阳马戏团’合作,《蹬人》才有机会被美方看中。”

  从“土匪出动”到巡演海外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被称为“百戏”。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以前杂技被老百姓叫做‘杂耍’,地位相对低下,杂耍的人多是靠卖艺为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功夫活,不能登大雅之堂。”说起当年刚入行的经历,姚建国感慨颇多,“上世纪70年代,杂技团只有一个练功房,周围全是玉米地。训练场地不够就到室外练,还得自己烧水喝。”

  后来演员们自己扎起了马戏大棚,总算有了一个演出的地方。在姚建国看来,那时的演出经历依然像是“土匪出动”。“组织上用一辆敞篷车拉着我们去山东剧院,我们几个穿着破大衣的小演员就蜷缩在车上,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日后坐着飞机出访世界那么多国家。”

  当本刊记者问到他们当年的收入时,他说:“当时的工资就是10块钱一个月,一般在剧院里演出,演好几场,第一场2毛,然后5毛3毛。到后来,团里的演员们自己扎棚子演出。现在的杂技团设施就完善了许多,包括练习时的保险绳,演员们的吃住问题,都比原来提高了许多。”

  如今,杂技团的训练条件已今非昔比。演员们再也不用在室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一线演员出身的姚建国曾经练过钻圈、蹬板凳、高空动作等一系列技巧,1984年12月,与队友们合作表演的《蹬板凳》更是一举夺得第十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而说起为何选择这一行,姚建国说:“也只是巧合,家里的姐姐们都没有考上,我凑巧就考上了杂技团。”

  姚建国还向本刊记者透露:“团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剩男剩女特别多,孩子们经常出国演出,一呆就是一年或者更长,只能用QQ视频联系,时间久了能不出问题吗?”据悉,这次奥斯卡演出团队中就有一位小伙子因为太忙,不得不跟心爱的人分手。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山东省杂技团2009年成立演艺公司,试水市场化运营,开拓海外市场。如今山东省杂技演艺公司已经在全球巡演1000多场,有近80人的演出队伍常年在海外演出。

  “演出收入我们完全可以自主掌握,有创新、高难技巧,满足了这几个条件,才能拿到高收入。”姚建国表示,根据团里的安排,“下一步这9个演员继续在太阳(马戏团)做商业性演出,《蹬人》是我们自己的看家节目,我们会借助这次奥斯卡的宣传平台来进行全新的改版,会把《蹬人》推向新的高度。”